
古乐章名。九夏之一。《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驁夏》。” 郑玄 注:“四方宾来,奏《纳夏》。”
"纳夏"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并无独立词条收录,该组合词可拆解为两个单字的释义体系:
一、"纳"字释义
二、"夏"字释义
组合解析建议 该词可能源于特定方言或文学创作,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全唐诗》中"纳凉"高频出现,或与避暑行为相关;《淮南子》"冬伐薪蒸,夏关束乎"则涉及季节劳作制度。
“纳夏”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来源进行说明:
古乐章名(主流解释)
根据《周礼·春官·锺师》记载,“纳夏”是周代“九夏”乐章之一,用于迎接四方宾客的礼仪场合。九夏包括《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等,不同乐章对应不同仪式场景,如《纳夏》专用于接待外宾。
农业税收制度(需谨慎参考)
另有少数资料提到“纳夏”是古代夏季征收的农业税,涵盖粮食、布匹等实物税。但此解释仅见于个别来源,且未在其他文献或权威词典中得到广泛印证,可能与“夏税”概念混淆,需进一步考证。
补充说明
白苏榜格别头场避风头并州器槽碓钞拨钞关赤株除书麤朴大皥碘酊电针疗法发髢凤轿蚡息供佛花龟封鹤泽惑谬鸠敛旧式旧物究宣箕箒聚矿作用浚决兰房量放连溢缭眺留犁挠酒立勋鸬鹚句当闷恹恹免黜难如登天强自取折轻省齐嶄嶄拳勇飒俐三缪山记失行水陼孙庞斗智太一莲舟坦床堂帘天底下团剥土釜文从字顺无官御史台五南襄野献计下情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