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苛政的意思、苛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苛政的解釋

[oppressive government;tyrannical government;tyranny] 指苛刻煩瑣的政令

詳細解釋

殘酷地壓迫和剝削人民的政治。指繁重的賦稅、苛刻的法令。《禮記·檀弓下》:“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平遣囚徒,除 王莽 苛政。”《清史稿·食貨志一》:“ 明 末,苛政紛起,籌捐增餉,民窮財困。” 續範亭 《追悼*********之死想到一切人民之死》:“人類三大害:野獸、細菌與苛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苛政”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沉澱的詞彙,指統治者對民衆施加的苛刻、繁重的政令與賦稅。《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指苛刻的政令或繁重的賦稅”。該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禮記·檀弓下》記載孔子“苛政猛于虎”的論斷,比喻暴虐統治比猛獸更可怕。

從構詞法分析,“苛”本義為小草,引申為瑣碎嚴厲,“政”指政治措施,二字組合凸顯統治者對細節的過度管控。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注疏:“政令嚴急,課稅繁重,使民不堪命,謂之苛政”。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字典》中指出,該詞蘊含着“違反仁政”的倫理批判色彩。

典型用例可見宋代歐陽修《泷岡阡表》:“自其家苛政,而民始怨”,展現苛政導緻民怨的曆史規律。近現代常與“暴政”“虐政”構成同義表述,反義詞為“仁政”“德政”。

網絡擴展解釋

“苛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批判性的政治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統治者通過嚴酷法令、繁重賦稅等手段對人民實施壓迫和剝削的政治形态。核心特征包括:

二、曆史淵源

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下》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東漢光武帝曾廢除王莽苛政。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說》通過捕蛇者甯願冒死捕蛇也不願承受苛政的對比,深刻揭示了其危害性。

三、表現形式

  1. 經濟剝削:如秦朝的"泰半之賦"(征收三分之二收成)
  2. 嚴刑峻法:商鞅變法中"連坐法"等酷刑
  3. 思想控制:明清文字獄等文化專制

四、相關概念對比

概念 關聯性 典型例證
暴政 強調暴力鎮壓 纣王炮烙之刑
虐政 側重主觀惡意 隋炀帝濫用民力
仁政 完全對立概念 文景之治輕徭薄賦

五、現代啟示

當代語境中,該詞常用于警示公權力應避免:

注:更多曆史案例可參考《中國政治制度史》《賦稅與王朝興衰》等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安攘百事幫縛傍囊倍依逼射播憲昌庭重繭穿望次祀邨墟鬥趣發科打趣房掖凡士撫輯甘豐幹暵高鳳公使庫本宮庭垢面蓬頭乖阻廣義關洛紅人回傭徼幸劇任克敏口香片枯甲堀堁勑厲捩柁帽兒光耄思民譽墓木已拱牛蒡砰駖僻時乾白切務窮秋秋捷三尺之木喪紀少陽識檢四海承風肅對貪盜陶衣鐵錫宛肖險不顯身手仙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