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征暴敛。语本《荀子·富国》:“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壮节王公传》:“先是 淄川 苦调外苛征,公尝与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
“苛征”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与用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苛征”指对人民或下属实行严厉、刻薄的征税或征募,核心含义是横征暴敛。其中:
该词最早出自《荀子·富国》:“重田野之税以夺之食,苛关市之征以难其事。”意为通过加重田税、严苛征收关卡和市场的税费来剥削百姓()。清代王士禛的《池北偶谈》中也提到“淄川苦调外苛征”,描述了地方苛捐杂税的现象()。
“苛征”不仅指经济上的剥削,还隐含对民众权益的压迫,常与“民生疾苦”等词关联。例如,《荀子》原文通过“苛征”强调过度赋税对百姓生活的破坏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演变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苛征》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意思是指政府或上级对人民或下属实施强制性的、严格要求的征税或征收制度。
《苛征》的拆分部首为艹和彳,其中艹是植物部首,彳是行走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苛征》共有15个笔画。
《苛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其中“苛”表示严格或苛刻,“征”表示征收或征召。
在繁体字中,《苛征》的写法为“苛徵”。
根据古时候汉字写法的规范,《苛征》可以写作“苛徵”,也可写作“芰徵”。
1. 政府对企业实行苛征,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2. 这个部门对员工的出差报销进行了苛征,要求提供非常详细的报账材料。
组词:不苛征、苛碎、徵求。
近义词:严征、严酷征收。
反义词:松征、宽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