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细碎琐屑,微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序》:“服帛器物,虽属尾琐,而仓猝值用。”
(2).形容衰微。 明 茅溱 《粉蝶儿·金台怀古》套曲:“豪杰气都成尾琐,《召南》篇尽化胡歌。”
(3).犹猥琐,庸俗不大方。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他没有学过射御,当然不会像那世袭贵族一样有拳有勇。臃肿尾琐,面目可憎,刚好画出一个暴发户的神气。”
“尾琐”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综合解释:
细碎琐屑,微小
多用于形容事物细微、不重要。例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服器序》中提到:“服帛器物,虽属尾琐,而仓猝值用”,指日常衣物器具虽微小,但紧急时却有用处。
形容衰微
可指气势或状态的衰落。明代茅溱《粉蝶儿·金台怀古》中“豪杰气都成尾琐”,即用此义描述豪杰气概的消逝。
庸俗不大方(同“猥琐”)
现代语境中更接近“猥琐”,含贬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描写暴发户“臃肿尾琐,面目可憎”,即强调其庸俗气质。
使用注意: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避免与“猥琐”混淆。
《尾琐》是一个词语,指的是尾部松软、无力的样子。它常用来形容某些物体或动物在尾部处没有力量或活力的状态。
《尾琐》的拆分部首是尾(部首:尸)和琐(部首:王,笔画:13)。
《尾琐》一词的来源不明确,可能是古人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进行形象化的描述而形成的。
《尾琐》的繁体字为「尾縒」。
在古时候,「尾琐」这个词可以用「尾纛」来表达,意思和现代用法相似。
1. 鱼的尾巴受了伤,变得尾琐。
2. 风来了,枯草在大地上扬起尾琐。
尾巴、尾纹、尾翼
无力、懒散、萎靡
有力、挺拔、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