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苛征的意思、苛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苛征的解釋

橫征暴斂。語本《荀子·富國》:“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市之征以難其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壯節王公傳》:“先是 淄川 苦調外苛征,公嘗與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苛征(kē zhēng)指統治者或官府以嚴苛、繁重的方式征收賦稅或財物,具有強制性與剝削性。該詞由“苛”(嚴酷、繁細)與“征”(征收)組合而成,強調稅收的過度性與不合理性,常見于描述古代暴政或剝削現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繁重性

    指征收項目繁雜、稅率過高,遠超民衆承受能力。如《禮記·檀弓下》載孔子言“苛政猛于虎”,暗喻苛稅比猛虎更兇殘。

  2. 強制性

    官府通過暴力手段強行征收,無視民生困苦。清代文獻常以“橫征暴斂”與之互訓,凸顯其強制掠奪特征。

  3. 非正當性

    區别于合理賦稅,苛征往往缺乏法理依據。明代《賦役全書》批判“額外苛征”屬違法加派。

二、曆史語境中的表現

三、現代關聯概念

“苛捐雜稅”為其衍生詞,《漢語大詞典》釋為“繁重的捐稅”(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當代研究中,苛征常作為分析古代財政剝削的核心案例(《中國賦稅史》。

文獻參考來源

  1. 《禮記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清史稿·食貨志》
  3. 萬曆《明會典》賦役條款
  4. 《商君書錐指》
  5. 桓寬《鹽鐵論校注》
  6. 《宋史》卷174《食貨志》
  7. 《明史》卷309《流賊傳》
  8. 《漢語大詞典》第7冊
  9. 孫文學《中國賦稅史》第四章

網絡擴展解釋

“苛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與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苛征”指對人民或下屬實行嚴厲、刻薄的征稅或征募,核心含義是橫征暴斂。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荀子·富國》:“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市之征以難其事。”意為通過加重田稅、嚴苛征收關卡和市場的稅費來剝削百姓()。清代王士禛的《池北偶談》中也提到“淄川苦調外苛征”,描述了地方苛捐雜稅的現象()。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統治者或官吏的暴斂行為,如“苛征賦稅導緻民不聊生”。
  2. 社會批評:現代也可用于批評不合理的稅收政策或過度征用資源的行為()。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補充說明

“苛征”不僅指經濟上的剝削,還隱含對民衆權益的壓迫,常與“民生疾苦”等詞關聯。例如,《荀子》原文通過“苛征”強調過度賦稅對百姓生活的破壞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演變或具體案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叭嗒白仁禀懼餐廳草室查扣常來常往乘幂麤衣惡食當耳旁風黨堅勢盛蠹折富人侯锢蔽鼓鞭故徼锢路悍趫哄騰弘治後名蝗蟲奸頑計參饑耗盡辭浸提慨慷劙刀盧姬羅繃磨砥刻厲耦居無猜潑賤鉗口俏俐清誨青鼠祈喜碛月诠明髯閹忍饑受餓軟碧蕊簡桑扈扇枕溫被少叙世世手鑪邃學唐虞穨雲佗心通隈枝聞風遠遁穩疾文券梧邱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