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署的意思、近署的详细解释
近署的解释
与帝王接触密切的官署。 汉 孔融 《荐祢衡表》:“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后汉书·窦武传》:“ 武 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三国志·吴志·华覈传》:“臣以愚蔽,误忝近署。”
词语分解
- 近的解释 近 ì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附近。靠近。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亲密:亲近。近亲。近臣
- 署的解释 署 ǔ 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 布置:部署。 签名,题字:签署。署名。署字。 暂代:署理。兼署。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近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指靠近宫廷、皇帝居所的官署,常用来代指地位显要、接近权力核心的官职或机构。其详细释义如下:
-
本义:靠近禁中的官署
- 指古代设置在皇宫附近,便于皇帝随时召见和办理机要事务的中央官署。这类官署通常承担着起草诏令、参与决策、掌管机密文书等核心职能。
- 例如:汉代尚书台、唐代的中书省、门下省等机构,因其办公地点靠近内廷,常被称为“近署”。
-
引申义:显要的官职或机构
- 由于“近署”官员能经常面见皇帝,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其地位自然尊崇,权力重大。因此,“近署”也引申指地位重要、接近权力中枢的官职或机构本身。
- 例如:担任尚书郎、中书舍人等官职,即可称为“居近署”或“在近署”。
-
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 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官署距离皇帝的远近,往往直接反映了该机构及其官员权力的大小和受信任的程度。“近署”官员是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助手和顾问,其影响力远超一般外朝官员。
- 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近署”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
文学与文献中的例证
-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如宋代苏舜钦在奏疏中提到“出人近署”,即指在重要官署任职。
- 唐代诗人也常用“近署”来指代清要显贵之职。
总结来说,“近署”一词精准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制中“地近则亲,职近则重”的特点,是理解古代中央权力运作和官僚体系层级的关键词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近署”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指与帝王关系密切的官署机构,常见于汉代至三国时期的文献。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近署”由“近”(接近)和“署”(官署)组成,字面意为靠近帝王或与帝王接触密切的官署。这类官署通常负责处理皇室事务、机密政务或财物管理,官员地位较高且常伴君侧()。
2.历史用例
- 汉代:孔融在《荐祢衡表》中用“近署”形容祢衡的才能足以彰显官署人才之盛();《后汉书·窦武传》提到黄门常侍“主近署财物”,说明其职能涉及宫廷内务()。
- 三国时期:《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中,华覈自称“误忝近署”,表达对担任要职的谦辞()。
3.与“署”相关的延伸
“署”本义为布置、安排(如部署),后衍生为官署机构。例如“公署”“官署”指办公场所,而“近署”特指与皇室直接相关的机构()。
4.与其他近义词的区别
- 部署:侧重安排、调配(如军事部署),与“近署”的职能无关()。
- 近臣:指帝王身边的亲信臣子,而“近署”是机构名称,二者范畴不同。
“近署”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特殊官署,常见于汉魏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考证更多用例,可参考《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
别人正在浏览...
安地安福保教卑细才志称功诵德诚归城厢持鉢吹发打拷单诚碘酒滇剧咄叱烦苛凤华负德孤恩凫骑干松赫赫吼三喝四华屋山邱隳坠混凝土豁萨交通沟局踧科臣连最六气鲁阳挥戈绿地抹眉小索奈曼脑膜炎内蒙古弄春骈奏飘旋平地钳马峤鬟秦娥肉简牌叡敏三不管上套淑嘉死到临头四威仪颂祉素滻谭空遗操危房文疏仙舟小迁小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