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为 汉 蔡邕 用 柯亭 竹所制的笛子。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晋书·桓伊传》:“﹝ 桓伊 ﹞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 江 左第一。有 蔡邕 柯亭 笛,常自吹之。”亦省作“ 柯笛 ”、“ 柯亭 ”。 唐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诗:“ 兰亭 旧趾虽曾见, 柯 笛遗音更不传。”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温庭筠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清 纳兰性德 《水龙吟·题文姬图》词:“须知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柯亭嚮絶,四絃才断,恶风吹去。”
“柯亭笛”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柯亭笛”最初指东汉蔡邕用浙江绍兴柯亭竹制作的笛子,因音质出众,成为古代名笛的代表。后泛指工艺精湛、音色优美的笛子,也比喻杰出人才。
蔡邕制笛
据《晋书》等记载,蔡邕避难至会稽柯亭时,发现屋椽竹材非凡,取第十六根竹椽制成笛子,音色清越,取名“柯亭笛”。
桓伊与《梅花三弄》
东晋名将桓伊(“笛圣”)曾用此笛吹奏名曲《梅花三弄》,典故见于《晋书·桓伊传》。笛声传情达意,成为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
该典故见于《艺文类聚》《晋书》等古籍,唐代李縠、宋代诗词中亦多次提及“柯笛”“柯亭”等别称。清代《越谚》中,柯亭笛更被视为江南音乐的代表符号。
总结来看,“柯亭笛”既是实物乐器,也是融合历史、音乐、文学的文化符号,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艺术境界与人生际遇的双重寄寓。
《柯亭笛》是一个汉字词,它的意思是“柯亭的笛子”。其中,“柯亭”指的是古代一个著名的音乐学家,而“笛”则是一种管乐器。
根据《康熙字典》,《柯亭笛》的部首是“竹”,表示与竹子相关。它的笔画数为12画,较为复杂。
《柯亭笛》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秦风·柏舟》中,描述了柯亭演奏的笛子声音美妙的情景。此后,这个词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音乐吹奏乐器的美妙之处。
《柯亭笛》的对应繁体字为“柯亭笛”。繁体字是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主要在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使用。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包括字形、部首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在古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书写,导致同一个字有不同的写法。对于《柯亭笛》,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1. 他吹奏的柯亭笛声,优美动听,引人入胜。
2. 我听着柯亭笛的音乐,心情忽然变得宁静起来。
组词:竹笛、柳叶笛、铜笛。
近义词:竹管、箫。
反义词:鼓、鸣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