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上军的意思、上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上军的解释

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古军制分上军、中军、下军,以中军为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国语·晋语一》:“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 申生 将下军以伐 霍 。”《史记·齐太公世家》:“ 晋 使 郤克 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 士燮 将上军, 欒书 将下军,以救 鲁 卫 伐 齐 。”《后汉书·何进传》:“是时置 西园 八校尉,以小黄门 蹇硕 为上军校尉,虎賁中郎将 袁绍 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 鲍鸿 为下军校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上军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军事术语,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军队编制中的最高级别或最精锐的部队。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背景与用法角度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1. 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

    在古代(尤其春秋时期),军队常分为上、中、下三级编制。“上军”为最高等级,通常由精锐士兵组成,承担核心作战任务。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晋国“作三军”,即设上、中、下三军,上军地位最尊。

    字义拆解:

    • 上:表示等级、品质的“最高”“最优”。
    • 军:古代军队编制单位(《说文解字》:“军,圜围也”)。
  2. 精锐部队的代称

    因上军由精兵强将组成,后世引申为精锐之师的统称。如《宋史·兵志》称禁军精锐为“上四军”,延续此概念。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例证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上军”释义为“古代军队编制的名称。位次高于中军、下军”。

  2. 《辞源》:

    明确其源于春秋晋国军事制度,指“三军之一,位最上”。


四、现代应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上军”已非常用词,主要出现于历史研究、古籍解读或文学创作中,保留其“最高等级军队”的本义。偶见用于比喻某领域顶尖团队(如“行业上军”),但属修辞性活用,非规范用法。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2. 脱脱《宋史·兵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参见:三军、中军、下军、行伍。

网络扩展解释

“上军”是古代中国军队编制的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军制中的高级编制单位,通常与“中军”“下军”并列存在。其中,中军地位最高,上军次之,下军最低。该词由“上”(高级)和“军”(军队)组合而成,原指军队中的高级职位,后也引申为其他领域的高层职务。

  2. 历史背景与等级结构
    根据《国语》《史记》等文献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曾实行三军制:

    • 中军:统帅所在,地位最尊;
    • 上军:次一级主力部队;
    • 下军:辅助性军队。
      例如晋献公曾亲率上军征伐霍国,而郤克、士燮等将领也担任过上军统帅。
  3. 使用场景

    • 军事领域:特指古代军队中的高阶编制单位或指挥官职位;
    • 引申比喻:现代可用于形容组织内的高层管理者(如“他在公司堪称上军”)。
  4. 例句参考
    如《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晋使郤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欒书将下军。”

注意:部分现代造句(如“险些被送上军事法庭”)中的“上军”属于字面组合,与古代军制无直接关联。

别人正在浏览...

炳煜不可向迩缠挽褫气筹量垂暮枞枞错绝大礼服打扰涤塲废坏風發负辱腹心疾工读学校瓜瓠淈尽河街横腰河阳侯服脚光交执静愿久旱逢甘雨计偕款眷困亨两尽零零星星蠡勺卵翼罗裙马夫满面毛质滂泽配乐瓶罂颇棱前筹抢秋驱捶取闹胜利油田设行食床十三镮金带条闻替己婷婷嫋嫋透灵儿退庭瓦垄王爷纨素伪迹违旧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