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渴羗 ”。1.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有一 羌 人,姓 姚 名 馥 ……好啜浊糟,常言渴於醇酒。羣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后因以称嗜酒的人。 唐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 清 钱谦益 《戊戌中秋日天酒告成戏作采花酿酒歌》:“老夫捧持逾拱璧,快如渴羗得酒泉。”
(2).用以称嗜茶的人。 宋 黄庭坚 《今岁官茶极妙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乳花翻椀正眉开,时苦渴羌衝热来。”
“渴羌”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具有两层主要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渴羌”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既可指代嗜酒者,也可形容嗜茶者,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渴羌》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词语,代表着渴望和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渴羌》由“氵”(三点水)和“羊”两个部首组成,共计11个笔画。
《渴羌》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深受羌族文化的影响。其中,“渴”表示渴望,渴求,而“羌”则代表了羌族这个特定的民族群体。
《渴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渴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渴字字头上的氵常常写成水的完整形状,并且“氵”与下方的“曷”组合,表示“渴”的原始形象。羌字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比较稳定,字形保持较为一致。
1. 他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渴望如火如荼。
2. 羌族的传统舞蹈展现了丰富的渴羌文化。
1. 渴望
2. 渴求
3. 羌族
4. 羌乡
1. 渴想
2. 渴求
3. 羌梦
满足、饱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