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可言;可说。《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2).可真是。 宋 毛滂 《清平乐》词:“银河秋浪,遥出 崑崙 上,忽变澄澜添碧涨,可道昇平无象。”《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 萧乡宦 的夫人﹞问 孔举人 娘子道:‘这一位是那一门亲家?虽是面善,这会想不起来了。’ 孔举人 娘子道:‘可道面善,这是 晁亲家 宠夫人。’”
“可道”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文雅的表达,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其释义和用法均源自权威汉语辞书:
此义强调事物或行为具有正面价值,值得肯定与传颂。
例证:
“其品行高洁,可道之处甚多。”
来源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收录“可”字条下“值得”义项,与“道”(称说、赞扬)组合使用,表示值得称说。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明确“可道”为“值得称道”之意,属书面语用法。
此义源于道家思想,特指能用语言表述的、非永恒终极的真理,与“常道”(不可言说的永恒之道)相对。
例证:
《道德经》首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来源依据: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引《道德经》注解“可道”为“可以用言语解说”的道。
《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指出“可道”在道家哲学中指“可言说的、具体的道理”。
现代汉语中,“可道”多用于第一义项(值得称道),且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表述;第二义项(可言说)则集中于哲学文献或对古典文本的解读中。其近义词包括“可称”“可嘉”,但“可道”更侧重行为或品质的传播价值。
参考资料:
“可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可言;可说
指可以用语言表达或描述的事物。
来源:这一释义直接源于《老子》首句“道可道,非常道”,意为“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并非永恒之道”。
可真是(表感叹或强调)
用于加强语气,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感慨或确认。
例句:
在道家思想中,“可道”与“常道”相对,指通过语言或现象认知的“道”,属于具体、变化的层面,而非本源之道。例如:
“可道”既可用于日常语境表示“可说”或加强语气,也承载了道家哲学中“形而下”的深刻内涵。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安志百衣百随百折不屈包覆避瘟不当人子残编断简朝辞宸宇鸱目虎吻纯小数慈心大道戴纴道山学海奉地偾辕符桩官样黄寡学鬼击贵俊过谩咳家画架峘岳渐营际会风云静安寺进退无措酒态军垒均壹剌剌郎君子弟婪浊嘞嘞离羣厘正龙气梅骨灭宝摸不着皮廌棋博肉台盘软檐散段上火赏激生闷气胜券剩余市盈率天饥挑鬓头吐实温饱洗宝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