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残体肤。指黥、劓、刖等肉刑。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故三家符世,皆革定法, 高祖 制三章之约, 孝文 除克肤之刑。”
“克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含义:指古代伤残身体的肉刑,如黥(刺面)、劓(割鼻)、刖(断足)等。
出处:该释义源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断讼》:“孝文除克肤之刑”,说明汉文帝废除了这类残酷刑罚。
示例:
“克肤之刑”即指通过破坏身体部位实施的刑罚,反映了古代刑法的严酷性。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克肤”意为“克制欲望”,但此释义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成语“克己复礼”混淆,或是现代误传。建议以第一种解释为准。
成语“克奏肤功”(出自《诗经》)中的“肤”意为“大”,与“克肤”无关,需注意区分。
克肤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克和肤两个字组成。
克的部首是儿,总笔画数为7;肤的部首是⺢,总笔画数为6。
克肤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
在繁体字中,克肤的写法为「剋膚」。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克肤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保持了相似的意义。
1. 为了保持健康的肌肤,她注重使用克肤产品。
2. 这种药膏可以有效克肤癣。
克服、克己、克制、美肤、皮肤等。
美肤、润肤。
毁肤、损伤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