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取俸禄。《南齐书·乐志》:“《伎録》云:‘求禄求禄,清白不浊。清白尚可,贪污杀我!’” 唐 皇甫冉 《送田济之扬州赴选》诗:“家贫不自给,求禄为荒年。” 唐 元稹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上以奉颜色,餘以及亲宾。”
"求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谋求官职俸禄,常带有追求功名利禄的意味。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典籍的详细解释:
谋求俸禄/官职
指通过仕途追求朝廷发放的薪俸与职位。
来源: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禄”为“古代官吏的俸给”,引申“求禄”即求取俸禄之职。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求禄”词条,释为“求取官位俸禄”。
引申为追求功名
在古代语境中,“禄”象征社会地位与经济保障,“求禄”暗含对世俗成功的追逐。
来源:
《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注:“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印证“求禄”与仕途关联。
儒家经典中的矛盾态度
来源:
上述引文见于《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整理本),代表儒家对“求禄”的辩证观点。
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白居易《赠内》诗:“勿言为禄仕,而与世营营”,以“求禄”讽喻汲汲营营之辈。
来源:
《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四百二十四,反映唐代士人对功名的反思。
词典名称 | 释义要点 | 来源链接/参考 |
---|---|---|
《汉语大词典》 | 求取官位与俸禄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第7卷,第1284页 |
《古代汉语词典》 | 谋求官职以得俸禄 | 商务印书馆(2014)第2版,第1198页 |
《辞源》(修订本) | 同“干禄”,指求仕进、求禄位 | 商务印书馆(2015)第三册,第2382页 |
“求禄”在历史中逐渐衍生出双重意涵:
来源: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释“禄”含“福分”义,体现古代“禄位”与“天命”的关联性。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经典注疏及文史典籍,释义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如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或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系列》电子资源。
“求禄”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iú lù,其核心含义是追求官职地位或俸禄,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南齐书》《全唐诗》等典籍。
案照敝化渤潏博闻不受欢迎的人才望朝折暮折陈大齐陈设尘涨辍功处心积虑粗枝大叶打掕挣当代东南亚国家联盟短陌儿怜兽扰冯生纷纭杂沓果糖鼓胀胀酣甜洪基花腮混穷检戒牋纸开释抗策来年连橇临逆留心麦个瞒裆袴没完没了面理密图秘逸迷中粘滑捻指间沤梦炮台迁延稽留嘁嘁气胸栖噪然然可可骚音四拜天纪天宛万姓仙籁鲜凉狭学斜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