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rsh and ruthless] 苛刻暴虐
苛暴之吏
为政苛暴
暴虐。《汉书·成帝纪》:“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职者众。”《南史·赵伯符传》:“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新五代史·杂传四·李罕之》:“ 罕之 御众无法,性苛暴,颇失士心。”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 刘邦 除 秦 苛暴,‘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苛暴”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由“苛”(严厉苛刻)和“暴”(粗暴残忍)组合而成,形容对人或事极其严酷无情,既要求苛刻又不留情面。
二、详细解析
词义构成
典型用法
多用于描述统治者的严酷政策或官吏的残暴行径。例如:
历史实例
三、适用场景
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批判性语境,如评价暴政、严吏等。近义词包括“严酷”“残暴”,反义词为“宽厚”“仁慈”。
苛暴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极端、过分地严厉、残酷。它常用来形容暴君、专制者等恶劣的统治者,也可以形容任何极端残忍或苛刻的行为或态度。
苛暴由“艹”和“暴”两个部首组成。
“艹”是植物的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的事物,它的笔画数为3,读音为"cǎo"。
“暴”是描绘天空中的雷公和暴风雨天气的部首,表示与暴力、突发事件有关,它的笔画数为10,读音为"bào"。
苛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庄公十一年》:“行不一回,苛暴。乱民也。”繁体字为「苛暴」。
在古代,苛暴一词常常写作「苛暴」,不同于现代的简化字「苛暴」。
他对下属要求太过苛暴,导致员工普遍不满。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以其苛暴的行为而闻名于世。
苛待、暴虐、暴戾、苛烈、苛责、苛刻等。
暴虐、暴戾、暴戾恣睢、残暴、残酷。
温和、宽容、仁慈、和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