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次第的意思、次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次第的解释

[one after another]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详细解释

(1).等第。《战国策·韩策一》:“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以种类为篇章,持优劣为次第。”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你们三位的次第,是我辈品题出来的;如今我辈的次第,也要三位品题。”

(2).次序;顺序。《诗·大雅·行苇》“序宾以贤” 汉 郑玄 笺:“谓以射中多少为次第。”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次第明甚,不可乱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诗》之次第,首《国风》,次《雅》,次《颂》。”

(3).依次。《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及 卫太子 败, 齐怀王 又薨, 旦 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 唐 刘禹锡 《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宋 陆游 《书事》诗:“闻道舆图次第还, 黄河 依旧抱 潼关 。”《老残游记》第八回:“车夫等人次第出来。”

(4).排比编次。《后汉书·刘陶传》:“帝殊不悟,方詔 陶 次第《春秋》条例。” 唐 元结 《文编序》:“乃次第近作,合於旧编。”《元史·刑法志序》:“今按其实,条列而次第之,使后世有以考其得失,作《刑法志》。”

(5).条理;头绪。《南齐书·周山图传》:“知卿绥边抚戎,甚有次第,应变策略,悉以相委。”《水浒传》第十七回:“太守问我贼人消息,我回覆道:‘未见次第,不曾获得。’”

(6).规模。 宋 杨万里 《题严州新堂》诗:“新堂略有次第否?忙里从公一来覷。” 金 王若虚 《赵州齐参谋新修悟真庵记》:“予数以事至 赵 ,始也闻其经营,再则睹其次第,三则及其成就焉。”

(7).齐整;有排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 刘方 二人﹞讨了两房家人,两个小厮,动用器皿傢伙,甚是次第。”

(8).犹常态。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唐 王建 《白紵歌》:“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釵遗珮满中庭。”

(9).犹规则,规矩。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法为因缘立,心从次第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居中中地行近前来,依次第覷着 张生 大人般拜。”

(10).犹光景,情形。 唐 刘禹锡 《寄杨八寿州》诗:“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諫臣。” 宋 李清照 《声声慢》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顷刻,转眼。 唐 白居易 《观幻》诗:“次第花生眼,须臾烛遇风。” 元 乔吉 《小阳关》曲:“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

(12).紧急,急速。 宋 徐集孙 《湖上》诗:“数日不来湖上看,西风次第水苍茫。” 元 陈德载 《栽桂》诗:“云边移得数株来,人老花应次第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次第"是汉语中兼具名词性和副词性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次序义 作名词使用时,指事物排列的先后顺序。《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事物依序排列的规律",如《礼记·月令》"陈祭器,次第而列",此处的"次第"即指祭祀礼器按等级序列摆放的规制。

二、情景义 在唐宋诗词中常引申为事物呈现的样态或状况。《汉语大词典》引杜甫《即事》"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春风吹次第,即日到京畿",此处"次第"指春日万物渐次萌发的景象。

三、渐进义 作副词时表示动作的连续性。《辞源》释为"依次、渐次",如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此处暗示节庆期间天气可能逐步变化的状态。

该词在历时演变中呈现语义增殖现象:先秦时期主要作序数词,汉代发展出动词"按序安排"义,至唐宋完成名词化转型,并衍生出描述事态发展的副词用法。这种语义流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次第”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主要含义及用法:

一、基本释义

  1. 名词:次序或顺序
    指事物排列的先后等级。例如《汉书》提到“循功劳,视次第”,强调依据功绩决定等级。
    例句: 按次第进入会场。

  2. 副词:依次或接连不断
    表示按照一定顺序依次进行。如唐诗“山顶千门次第开”描述宫门依次打开的场景。
    例句: 春风吹过,百花次第绽放。

  3. 名词:情景或场合
    特指某种情境状态,多用于文学。如李清照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次第”即指复杂的心境。


二、延伸与来源


三、使用注意

如需更全面解析,可查阅《佛学大辞典》或古代文献相关引述。

别人正在浏览...

炳露鼻嚏参展掣验葱蒙翠织成箪豆见色典艺钓璜老恶孰翻閲飞句服禫攻过箴阙公孟关鄽孤背诡绐瑰佹国际标准书号故义鹤翼围呴嘘歡国会胜葫芦题狐鼠之徒渐苞交裆景泰蓝紧窄迥语决嫌卡纸可异科子亮照连花轮换緑内障没产描写靡靡之乐庞眉黄发擎举侵敺犬牙相错曲成社教生生死死施报识乘除术甲孙犁托笔王扬五牛旗缃缥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