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横歛”。谓滥征捐税。《新唐书·刘晏传》:“ 琇 后以尚书右丞判度支,国无横敛而军旅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时 蔡京 当国,方引用小人,布列要近,赋外横歛,以供花石之费,天下之民,殆不聊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将司空 公 瑶 为 扬州 太守,会 武庙 南巡,诸省骚动。凡乘舆供御,及宦寺宫妾亲军赂遗,莫可貲算。公曰:‘备亦罪,不备亦罪。备则患及于民,不备则患止于身。’乃仅鳩供应之具,不復横敛以为媚悦。”
见“ 横敛 ”。
“横敛”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横敛”由“横”(不正当、蛮横)和“敛”(聚集、征收)组成,核心含义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尤其指滥征捐税的行为。
广义层面
泛指以非法或不道德方式获取利益,例如贪污、欺诈等手段积累财富。这类行为通常违背道德伦理,常见于个人或团体的非法牟利场景。
狭义层面
特指历史上官府或统治者过度征收赋税的行为。例如《新唐书》中提到“国无横敛而军旅济”,即强调国家未滥征税赋仍能维持军需。
现代语境中,“横敛”可引申为任何领域的非法敛财行为,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例如描述官员腐败时,可能同时包含贪污和滥用职权征税的双重含义。
横敛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横和敛两个部分组成。
横字表示汉字的一种笔画方向,横向从左往右划出一直线。敛字有多种解释,常见的是指隐秘或隐藏。
横的部首是刀,它表示横向划出一条直线;敛的部首是手,表示隐藏的动作。
横的笔画数为一画,敛的笔画数为六画。总体来说,横敛的笔画数为七画。
横敛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一种说法是它是近年来形成的新词汇,用来形容一种不公开或掩盖财富的方式。
在繁体字中,横敛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
在古时候,横敛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可以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古代印章来了解更多关于古时候横敛的汉字写法。
以下是一些使用横敛的例句:
1. 他通过各种手段横敛财富。
2. 这位商人横敛了大量财富,但最终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横敛的近义词可以是:财富积累、秘密获取。
横敛的反义词可以是:公开获得、光明正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