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yielding] 刚直不屈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北史·柳庆传》
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明史》
(1).刚强正直。《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邹阳 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矣。”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清 孙枝蔚 《题二颜公祠》诗:“名震三朝太抗直,年过七十但蹣跚。”
(2).直言抗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出令允符於公议,屡抗直以邀留。” 明 宋濂 《北麓处士李府君墓碣》:“亡赖男子学弄兵於村疃,暮夜击人门,钞掠其貲财以去,稍与抗直,剚以刃,处士能自卫,卒免其患。”
“抗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性格或行为刚强正直,不屈服于压力。例如:
指通过语言或行动公开反对不公正的现象。例如:
“抗直”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褒义语境,形容人物正直、不畏强权的特质,常见于史书、传记类文本。
“抗直”是一个表示抵抗、反对某种力量或行为的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坚决抵抗、反击直接的压迫、侵犯或不公正的行为。
“抗直”这个词的部首是手部(扌)和直(直),共包含两个部首。
在笔画上,它总共有12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词汇。
繁体字“抗直”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而关于“抗直”的古代写法则需要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
1. 他毫不畏惧地抗直暴力。
2. 这个社区的居民团结一致,共同抗直犯罪行为。
1. 抗争: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抵抗以谋求改善或取得胜利。
2. 反抗:表示对抗、抵制权威或压迫。
3. 抵抗:表示抵御、阻止或反对外来的压力或侵略。
1. 反抗
2. 抵抗
3. 抗衡
1. 顺从
2. 接受
3. 随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