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抗直的意思、抗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抗直的解释

[unyielding] 刚直不屈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北史·柳庆传》

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明史》

详细解释

(1).刚强正直。《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邹阳 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矣。”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清 孙枝蔚 《题二颜公祠》诗:“名震三朝太抗直,年过七十但蹣跚。”

(2).直言抗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出令允符於公议,屡抗直以邀留。” 明 宋濂 《北麓处士李府君墓碣》:“亡赖男子学弄兵於村疃,暮夜击人门,钞掠其貲财以去,稍与抗直,剚以刃,处士能自卫,卒免其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抗直”是一个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抗直”由“抗”与“直”组合而成。《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刚直不屈”,特指人在面对压力或权势时坚持原则、不屈服妥协的品格特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书面语,强调其庄重文雅的语体色彩。

二、词源结构

  1. “抗” 在甲骨文中象人举物之形,《说文解字》释为“扞也”,本义为抵抗、违逆,引申为刚强不屈。
  2. “直” 金文作目测直线状,《玉篇》解作“正见也”,既指物理形态的笔直,也喻指品行的正直。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历史人物评价,如《明史·海瑞传》记载:“瑞生平抗直,以直言敢谏闻于朝。”现代则常见于学术著作中对历史人物气节的描述,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评述谏官制度时多次使用该词。

四、历史用例 《史记·汲郑列传》载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虽未直接用“抗直”二字,但被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评为“抗直之典范”,此评价被《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3期专题论文引用。

五、近反义词 近义词“刚直”“耿直”多用于口语,“抗直”更显古雅;反义词“阿谀”“谄媚”构成鲜明对比,突显其对抗性语境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抗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刚直不屈

指性格或行为刚强正直,不屈服于压力。例如:


2.直言抗争

指通过语言或行动公开反对不公正的现象。例如:


使用场景

“抗直”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褒义语境,形容人物正直、不畏强权的特质,常见于史书、传记类文本。

别人正在浏览...

蚌浆杯中蛇影砭灸柄朝秉意博敏畅叫搀亲承候澄思渺虑璁珩倒打一瓦独轮车凡讷飞锡浮光略影鼓钟核心或种奖状奸事焦朋郊仪交匝瘕疝解审积福金齿尽美尽善罝网嵁崿揆衡雷呼漏师髦耋扪诊蔫红拟正女曹儿女王鹏翮贫狭谴咎起承转合青油羣干上大夫膻秽圣果矢道双头郡水缸水网输送堂役天崩地裂添头湍怒五马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