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泄露军事机密。《左传·僖公二年》:“ 齐 寺人 貂 始漏师于 多鱼 。” 杜预 注:“ 貂 於此始擅贵宠,漏洩 桓公 军事,为 齐 乱张本。” 孔颖达 疏:“漏师者,漏泄师之密谋也。”
“漏师”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区分:
源自《左传·僖公二年》记载的齐国寺人貂事件,指泄露军事机密。杜预注解说“漏洩桓公军事”,孔颖达进一步解释为“漏泄师之密谋”。
例句:
《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现代用法:可引申为泄露重要计划或机密信息。
《战国策·齐策四》中提及,指学习过程中因疏忽遗漏关键知识,类似“失师”。该解释在现代使用较少,需注意语境。
差异点 | 军事含义 | 学习含义 |
---|---|---|
出处 | 《左传》 | 《战国策》 |
核心对象 | 军队/机密 | 知识/基础 |
现代使用 | 较常见(如历史文献引用) | 罕见(需具体语境支持) |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判断词义,若涉及古籍解读,推荐参考《左传》相关注释。
《漏师》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教学不严谨、学识有所不足的老师。
《漏师》的拆分部首是氵(三点水)和师(帀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漏师》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唐代,出现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它通过描写高鹗所写下的情节,用以形容那些教课不细致、知识有所欠缺的老师。
《漏师》的繁体字为「漏師」。
在古时候,「漏师」一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1.这位老师解释得太模糊了,真是一个典型的漏师。
2.学生们抱怨这位教师总是略过重要知识点,真是一个漏师。
与《漏师》相关的组词有:
- 漏洞:指事物中的缺陷或不完善之处。
- 师德: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与《漏师》近义的词语有:
- 偏师:指教学偏颇或重点不准确的老师。
- 马虎师:指教学敷衍或讲解不仔细的老师。
与《漏师》反义的词语有:
- 优秀教师:指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全面的杰出教师。
- 名师:指在某个领域受人尊敬、有很高声望的老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