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名。 三国 魏 曹植 《酒赋》:“其味有 宜城 醪醴, 苍梧 縹清,或秋藏冬发,或春醖夏成,或云拂潮涌,或素蚁浮萍。”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剽劫》:“把青蚨几贯易縹清,酩酊何辞褦襶行。”
缥清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水色或天色清澈透亮、呈现淡青色的状态。以下从字义、用法及典籍依据进行详细解析:
缥(piǎo)
本义指淡青色的丝织品,引申为浅青色、青白色。《说文解字·糸部》载:“缥,帛青白色也”,强调其色泽清浅透亮的特质。
例:
江淹《别赋》曰:“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其中“秋月”之澄澈,近于“缥”色。
清
指水澄澈无杂,引申为纯净、明净。《说文解字·水部》释:“清,朖也。澂水之皃”,突出透明、无浊的视觉感受。
组合义:
“缥清”融合二者,专指淡青透亮之色,多用于描绘水面或天空的清澈青碧之态,带有诗意化的意境美感。
自然景物描写
古典文学常以“缥清”形容湖水、天色,如:
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其中“寒潭清”即暗合“缥清”之境——水面清冷,泛着淡青光泽。
色彩意象延伸
在诗词中,“缥”色常与“碧”“翠”呼应,构成自然画面的清雅基调: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累累如贯珠,霏微如雨露……影落潭中,缥碧荡漾。”
“缥碧”即与“缥清”意近,均指水色青碧透亮。
对“缥”“清”二字的释义为词源依据,见卷十三“糸部”及卷十一“水部”。
收录王勃、江淹等作品,为“缥清”类意象的文学化运用提供范本。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的景物描写,印证“缥”色在自然审美中的实践。
“缥清”属书面雅词,现代汉语中虽不常用,但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
形容水或天空清澈明净,呈现淡青、微蓝的透亮色泽,蕴含空灵、静谧的古典美学意境。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缥清”连用例证,本文释义基于字源考据及相近词例(如“缥碧”“清缥”)的文学语境推导,符合汉语词义演化逻辑。
“缥清”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需结合语境和发音区分:
作为酒名(piǎo qīng)
指古代一种酒类,常见于文献引用。例如:
形容景色(piāo qīng)
形容自然景观清澈幽深,如山水、湖泊等。此用法被部分词典归为成语,并附有典故:
注意:两种含义发音不同(酒名读第三声“piǎo”,形容景色读第一声“piāo”),且来源和用法差异较大,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意义。
阿罗白蜜庳陋冰蠒参寮宠擢大略达义雕歼鞮靺鼎郊观顶丝地螾飞絮根磨桂葆归真返璞害饥虹雨俭幕进导狙缚开车量抹楝花风连缬花吏鬼岭阪令谟吝嫉六率啰说白道吕祖师卯君没探米罕秘简摹桩木雕泥滩女婿凭城墙根巧文青轩青织牲器生书虱瘕手货蜀五锁缰铜金往躅威凤祥麟五门四关厢下浮闲静线披儿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