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委任。 三国 魏 曹操 《爵封田畴令》:“及孤奉詔征定 河 北……时加礼命, 畴 即受署。” 唐 柳宗元 《唐故岭南经略副使御史马君墓志》:“君凡受署,往来 桂州 、 岭南 、 江西 、 荆南道 ,皆大府。”
“受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历史文献例证:
语境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柳宗元文集》等原始资料。
在古代汉字中,有一些词语常常让人们猜测其意思,其中之一就是“受署”。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相关的词汇。
“受署”一词的意思是指接受或承担官方的任命或委派。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中,常常涉及到官职、使命或任务。
“受署”的拆分部首是“又”和“罒”,其中“又”是右手的意思,“罒”是帽子或罩子的意思。按顺序依次是五画和四画。
“受署”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职制度。在古代,当一个人被委任或任命为某个职位的时候,他就需要“受署”,即接受官方的命令和委派,并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繁体字“受”也用于表示接受、接纳、听从等含义。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发展经历了一些变化。根据古代汉字的记载,早期的“受”字由“广”和“㐄”组成,即由一个类似于“广”字的部首,上面加一个类似于“忄”的部分。后来,这个字的写法逐渐演变为现代所见的形式。
1. 他受署为村长后,付出了很多努力来改善村庄的生活条件。
2. 他乐意受署,尽忠职守。
与“受署”相关的一些词汇包括:
1. 组词:
接受、承担、委任、任命
2. 近义词:
接纳、听从、履行、守责
3. 反义词:
拒绝、拒受、不受、不承担
通过本文,我们了解了“受署”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词汇。这让我们对这个词更加了解和认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