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毁坏的意思、毁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毁坏的解释

[destroy;damage;ruin] 破坏

把眼下的大好声誉毁坏得不像样子

毁坏公共财产

详细解释

(1).颓败;倒坍。《管子·八观》:“宫墙毁坏,门户不闭。”《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后 箕子 朝 周 ,过故 殷虚 ,感宫室毁坏,生禾黍, 箕子 伤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城西北三里,有 项王羽 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宋书·张茂度传》:“父死还葬,桥路毁坏,不通丧车。”

(2).拆除;销毁。《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 汉 赵岐 注:“人劝 齐宣王 ,诸侯不用明堂,可毁坏。”《后汉书·法雄传》:“ 雄 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之居城市……记到,其毁坏槛穽,不得妄捕山林!’”《红楼梦》第九四回:“你二哥哥的玉丢了,白问了你一句,怎么你就乱嚷?要是嚷破了,人家把那个毁坏了,我看你活得活不得!”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年羹尧 私造大将军令箭,将颁发令箭毁坏。”

(3).败坏;破坏。《史记·周本纪》:“今 殷王 紂 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絶於天,毁坏其三正。”《百喻经·诈称眼盲喻》:“毁坏浄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6*6*书》:“盖今之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得成才者,何也?”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七:“我的幸福完全给它们毁坏了。”

(4).枯槁,朽坏。《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 汉 班固 《白6*虎通·崩薨》:“所以有棺椁何?所以掩藏形恶也。不欲令孝子见其毁坏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毁坏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毁坏(huǐ huài)指通过人为或自然力量使物体失去原有形态、功能或价值的过程,强调对事物完整性的严重破坏。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础释义

  1. 破坏使丧失功能

    指物体因外力作用而遭到严重损伤,失去原有用途或价值。

    例:地震毁坏了道路,导致交通中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67页。

    引用依据:该释义为学界通用标准,详见词典实体书或商务印书馆官网相关词条。

  2. 损毁至不可修复

    强调破坏程度深,常涉及无法复原的后果。

    例:洪水毁坏了千年古寺的壁画。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第12卷,第893页。


二、语义解析


三、权威用例

  1. 法律语境

    《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原文链接

  2. 文学语境

    鲁迅《野草·题辞》:“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隐喻精神层面的毁坏)

    来源:《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卷,第163页。


四、近义辨析

词语 程度 是否可逆 典型场景
毁坏 重度 不可逆 建筑倒塌、文物碎裂
损坏 轻中度 可修复 机器故障、表面划痕
破坏 强调主观故意 可变 人为蓄意、系统瓦解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21.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国人大网, 2020修订.
  4. 鲁迅.《鲁迅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网络扩展解释

“毁坏”是一个动词,指通过外力或人为因素使物体、事物失去原有形态、功能或价值,强调破坏的彻底性和不可逆性。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构成

    • “毁”本义指器物破损(如《说文解字》释为“缺也”),后引申为破坏行为;
    • “坏”表示事物失去原有状态(如《广雅》释为“毁也”)。两字叠加强化了“彻底破坏”的语义。
  2. 具体用法

    • 物理破坏:如“地震毁坏了房屋”“毁坏文物”;
    • 抽象损害:如“毁坏名誉”“毁坏生态环境”;
    • 法律语境:我国《刑法》第275条“故意毁坏财物罪”即指对他人财产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
  3. 程度特征
    相较于近义词“损坏”(可能部分受损)、“破坏”(强调过程),该词更突出结果不可恢复,如“彻底毁坏证据”意味着证据完全失效。

  4. 反义与关联

    • 反义词:修复、保护、维护;
    • 近义词:摧毁、损毁、破坏(需根据语境区分程度)。
  5. 文化延伸
    古汉语中“毁”常与道德评价关联,如《论语》“谁毁谁誉”体现对名誉的重视,现代用法仍保留此抽象层面的破坏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哀雅按觞别细残棋朝府持衡仇仇抽干吹捧当冲当风秉烛瞪目哆口钓誉沽名都邑复业高隆管公堂官街庋架龟图黑眸洄荡弧旌枉矢兼才鸠僚开斥龛暴溃延敛众辽鹤六言慢条斯理漫演靡嫚裊骖平棊迁史乾轴黥彭青烛侵牟丘封麴先生日畿善妇诗墨耍逗水系述评司马青衫溯本求源怗辞通胀湾湾袜头裤危苦卫星城文记文论锡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