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ield;screen]
(2) 屏障;遮蔽
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三国演义》
屏障。指遮蔽之物。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独 西蜀 全盛,迄今为东南屏蔽。”《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 山东 ,撤彼屏蔽。” 瞿秋白 《失题》诗:“那贯彻金石的灵光,它唯一的屏蔽,便是前思后想。”
遮挡;卫护。《汉书·樊哙传》:“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屏蔽 江南 ,防把口岸。” 倪嗣冲 《致内阁电》:“ 亳州 防营且能相助,兵力并不以为薄,况有 冲 在前屏蔽革军。”
“屏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着应用场景不同而变化。以下从不同维度进行解释:
物理遮挡
指像屏风一样起遮蔽、阻挡作用的事物,如“天然屏蔽”可指山脉等自然屏障。在古籍中常见类似用法,如《三国演义》提到“插荆棘以为屏蔽”,即以植物作为屏障。
抽象隔离
在文学作品中引申为思想或情感上的隔离,如瞿秋白诗句“前思后想”成为心灵的“屏蔽”。
电磁屏蔽
通过金属网或导体隔离电磁干扰,例如防辐射服利用金属纤维屏蔽电磁波。
通信与电子技术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
安全防护
在军事或网络安全中,屏蔽可指隔离攻击或敏感信息,例如防弹玻璃、数据加密等。
从物理屏障到电磁隔离,再到现代数字场景,“屏蔽”始终围绕“隔离与保护”的核心概念。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屏蔽是指阻止或限制某种信息或物质的传播、接触或影响的行为或措施。
屏蔽的拆分部首是尸(shī)和立(lì),总共有12个笔画。
屏蔽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乾卦》中,意指阴阳互相阻隔,不交融,后来也用于阻隔和掩蔽其他事物。
屏蔽在繁体字中是「屏蔽」。
古代汉字中「屏」是由「尸」和「立」组成,表示阻隔的意思。而「蔽」则由「艹」(草的部首)和「敝」(音符必)组成,表示覆盖、掩藏的意思。
1. 为了保护隐私,我在社交媒体上屏蔽了一些陌生人。
2. 校园内设有屏蔽器,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期间接收到手机短信。
屏蔽的相关词语有:屏障、屏幕、屏风、屏气等。
屏蔽的近义词有:阻隔、遮蔽、屏障。
屏蔽的反义词包括:透明、公开、展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