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诗的意思、剧诗的详细解释
剧诗的解释
诗剧。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至其杰作,尤在剧诗。” 朱自清 《中国歌谣》二:“颂即为祭礼之乐章,可以用之于乐歌,亦可以用之于乐舞……所以 商 周 的颂亦可以作为 商 周 时代的剧诗。” 朱光潜 《诗论·诗与乐的节奏四》:“剧诗和叙事诗都近乎谈话,语言的节奏重于音乐的节奏。”
词语分解
- 剧的解释 剧 (劇) ù 厉害,猛烈,迅速:剧变。剧痛。剧烈。剧毒。加剧。 文艺的一种形式,作家把一定的主题编出来,利用舞台由演员化装演出:戏剧。剧本。剧情。剧种。剧院。剧坛。京剧。话剧。 姓。 笔画数:;
- 诗的解释 诗 (詩) 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 * 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
专业解析
剧诗,又称“戏剧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融合了戏剧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与冲突展现,以及诗歌的抒情性、韵律美和语言凝练性。它本质上是“剧”与“诗”的结合体,通常指那些以诗体语言写成的戏剧作品,或指戏剧中具有高度诗意的部分(如唱词、独白)。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核心定义与形式特征:
- 以诗为体:剧诗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语言载体是诗歌。它运用诗的语言、节奏、韵律(如押韵、平仄)、意象和象征等诗歌艺术手段来表达内容,区别于散文体戏剧的对白。其语言高度凝练、富有音乐性和抒情性。
- 以剧为用:尽管语言是诗体的,但其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戏剧的叙事和表现。它需要具备戏剧的基本要素:完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鲜明的人物形象、集中的戏剧冲突(人物之间、人物内心、人物与环境)以及特定的戏剧情境。剧诗通过人物的台词(对白、独白、旁白、唱词)来推进情节、展现冲突和塑造人物。
-
功能与表现:
- 抒情言志: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在剧诗中,人物的情感(如爱恨、悲喜、愤怒、矛盾)通过诗化的语言得到更强烈、更集中、更艺术化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独白和咏叹调是剧诗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典型方式。
- 叙事推进:诗体的对白和唱词同样承担着交代背景、叙述事件、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但其叙事是在诗歌的韵律框架内完成的。
- 塑造人物:人物通过诗化的语言展现其性格、思想、情感和身份特征。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如文雅、粗俗、激昂、哀婉)可以体现其个性。
- 营造意境:诗歌擅长营造意境。剧诗通过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的锤炼,能够创造出与剧情相契合的特定氛围和艺术境界,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代表与实例:
-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唱词部分就是典型的剧诗。例如元杂剧、明清传奇中的曲词,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既是戏剧情节的组成部分,也是独立的诗歌佳作。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脍炙人口的剧诗片段。
- 西方文学中,古希腊悲剧(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戏剧(如《哈姆雷特》中的独白)、以及歌剧、音乐剧的歌词(Libretto)都属于剧诗的范畴。
- 现代一些诗剧作品,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雷电颂”),也是剧诗的体现。
剧诗是戏剧艺术与诗歌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它以诗歌的语言形式承载戏剧的内容与功能,通过诗意的表达来展现冲突、塑造人物、抒发情感和推进叙事,兼具戏剧的叙事张力和诗歌的抒情美感。
参考资料来源: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文学卷)相关条目。(权威工具书定义)
- 袁行霈 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章节对中国古典戏曲(元杂剧、明清传奇)的诗化特征有详细论述。(权威教材,学术观点)
- 王季思 等注.《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所选剧本的唱词是剧诗的典范实例。(经典文本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对“剧诗”或相关词条(如“诗剧”)有基础定义。(权威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剧诗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文学术语,其定义因文化背景和学术视角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
-
诗剧形式
剧诗指以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常见于欧洲19世纪前的文学作品,如拜伦的《曼弗雷德》。这类作品虽具备戏剧结构,但主要用于阅读而非舞台演出,例如白朗宁的“戏剧抒情诗”。
-
戏剧性诗歌
在中国语境中,剧诗更多指以戏剧手法创作的诗歌,融合抒情与叙事,通过场景、冲突等戏剧元素表达情感。例如鲁迅提到的“热情奔放、情感深沉”的诗歌,或陈舰平提出的“以一人一事一场景为核心”的戏剧诗。
二、特点与表现
- 语言风格:情感激烈、表现力强,常用悲剧、战争、爱情等主题;
- 结构特征:包含戏剧冲突或对比,如《商周颂》被视作早期剧诗,因其结合乐舞与祭礼乐章;
- 文化差异:西方“剧诗”多指诗体戏剧(如歌剧唱词),而中文语境更强调戏剧化的诗歌创作。
三、应用场景
- 中国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的唱词采用曲牌或诗句式,学者将其归为剧诗;
- 现代文学创作:通过单篇诗歌展现戏剧性叙事,例如政治题材的激动情节。
四、与其他概念的区分
- 诗剧 vs 剧诗:前者是诗体剧本,后者可指独立诗歌或戏曲唱词;
- 抒情诗 vs 剧诗:后者强调冲突与场景,如朱光潜所述“语言节奏重于音乐节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如拜伦剧诗)或不同学者的观点,可参考、4、6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迭背唵噆闇短苞屦北极毕对鉢钱常备长江三峡工程掺鼓邨民打号子单独概念道伴搭配凋缺迭嶂层峦二荒地璠璵風牖頫领根深本固恭谢宫沼光源航天浩特河厅花朶黄茅瘴恢谑火剪蠒丝疾号鯨濤禁帑计最军状扣齿六和塔流行歌曲落磊马蹄形螟蜮宁体徬徨披采啓衅去手赏逸摄提格十失手忙脚乱私羡鞉音挑三嫌四挖窖王母握拳透爪狝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