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计最的意思、计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计最的解释

指古代州郡官吏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绩。最,谓撮举大要。《汉书·严助传》:“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最,凡要也。”《旧唐书·玄宗纪下》:“朝集而计最,校吏能也。” 宋 胡宿 《何世昌可著作郎陆若济刘寅张齐古并可大理丞制》:“咸能飭厉廉规,敷宣敏力,交章入荐,计最居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计最”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地方行政考核制度。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计最”指地方官员在任期内政绩、财税等事务的汇总上报,具体指将年度或任期的户籍、税收、仓储等数据整理成册,作为朝廷考核官员的依据。例如《汉书·严助传》中“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不劳一卒,不顿一戟,而威德并行,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必雉兔逃入山林险阻”中的“计最”即涉及此类考核机制。

从构词法分析,“计”为核算、统计,“最”通“撮”,意为汇总、总计,合称指对地方治理成果的系统性总结。该词多见于唐宋以前的史书及政论文献,如《资治通鉴》引用唐代考课制度时提到“刺史岁终上计最为考课”。现代语境中,该词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僚制度时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权威来源建议参考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2014版)第768页、《中国历史大辞典》中“上计制度”词条,以及《汉书》原文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

“计最”是中国古代用于考核官员政绩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计最”指古代州郡官吏定期(每年或每三年)的考绩制度。其中:

    • “计”:意为核算、考核()。
    • “最”:指“撮举大要”,即汇总官员的主要政绩要点,与现代“最”字含义不同()。
  2. 历史文献例证

    • 《汉书·严助传》记载:“陛下不忍加诛,愿奉三年计最。”颜师古注引晋灼解释:“最,凡要也。”()
    • 《旧唐书·玄宗纪下》提到:“朝集而计最,校吏能也。”说明唐代沿用此制度()。
  3. 考核特点

    • 周期:通常为一年或三年一次。
    • 内容:侧重于官员在任期内的重要政绩(如民生、赋税、治安等),而非全面评估。
    • 目的:作为官员升迁、奖惩的依据()。

补充说明

“计最”中的“最”易被误解为“最优”,但实际指“总结要点”。这种考核制度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对效率与核心政绩的重视,与明清“考满”“京察”等制度有渊源关系。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案例,可参考《汉书》《旧唐书》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暴雨并威偶势笔扫千军长入承绪创啓垂辉出路辞避寸地打闷棍丹蛇大杂院垫圈躲避藩羝访垄凤文分装甘于公衮怪里怪气关津鬼市子顾看鸿笔花緑头呼天叩地夹介借交诘屈謷牙居尝拦住乐手鍊饰连舳林农路见不平,拔剑相助谩诚杪头闹玄虚内鉴宁平滂洋诮薄祈请乳齿入幕宾三才箭笘籥沙浅儿沈玉四京贪悋挺擢妄谈威惠乌骓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