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政的意思、军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政的解释

[army and government] 军队和政府

详细解释

(1).军中政教;军中政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楚子 为舟师以伐 吴 ,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五状》:“自西寇猖獗,久当戎事,虽才不逮志,未有成绩,若其裁处军政,审料敌情,既踰岁年,粗亦详练。”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人材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遒。”

(2). 明 清 对武官的定期考核称为军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官考军政》:“武职五年军政,一如京官六年大计,其典至鉅至严。”《清史稿·世祖纪二》:“丁巳,詔军政六年一举行。”

(3).军界与政界;军队与政府。 茅盾 《子夜》十:“‘到 北平 吃月饼’--军政当局也是这么预言战事的结束最迟不过未来的中秋。” 毛6*6*《论十大关系》三:“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军政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军政(jūn zhèng)是汉语复合词,其含义随历史语境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释义:


一、古代核心含义:军事与政治的统辖制度

指军事事务与地方行政的结合体,特指由军事机关代行地方政务的管理模式。

典源依据:

《周礼·夏官》已记载“军政”职能,但制度化始于北宋。据《宋史·职官志》,宋神宗时期推行“将兵法”,在边境设“经略安抚使”,掌一路(相当于省)的兵民之政,开军政合一先河。清代《钦定历代职官表》明确记载:“国初以武臣摄理民事,谓之军政”。

历史实例:

明清时期,边疆要地(如台湾、东北)常设“军政长官”,如台湾清代文献《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载:“总兵官统辖军政,兼理民事”。


二、现代规范释义:军队建设与国防行政

指国家军事事务及相关的行政管理体系,聚焦国防职能。

权威词典定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第728页:

    “军事和政治。现多指军事方面的行政工作。”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第10卷第5页:

    “军事政务。亦泛指军队的行政管理工作。”

    法律语境延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三章“武装力量”明确规定“军政训练”“军政关系”等术语,指向军队的纪律管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结合的制度。


三、语义演变脉络

时期 语义重心 典型用例
先秦至宋 军事政策与战争管理 《左传·宣公十二年》:“军政不戒而备”
明清 军事机关代管地方行政 “军政长官”“军政时期”
近现代 军队内部行政与政治工作 “军政大学”“军政素质”

参考资料:

  1. 《钦定历代职官表》(清·纪昀等纂)卷五十二“武职官制”
  2. 《重修福建台湾府志》(清·刘良璧纂修)卷三“职官志”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2020修订)第三章第二十四条

网络扩展解释

“军政”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其含义随历史背景和语境变化,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义

  1. 军队与政府的关系
    指军事机构与行政机构的统称,涵盖军事政务、军队管理及与政府的协同运作。例如毛泽东提到“军政费用比例”时,即强调军事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2. 军事行政事务
    包括军队编制、动员复员、军事预算、装备调配等具体工作,如明清时期对武官的定期考核即称“军政”。


二、历史演变

  1. 古代军事著作
    西周时期《军政》是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文献,虽已失传,但《左传》等典籍记载了其部分内容,如“强而避之”等战术原则。

  2. 明清时期的制度
    明代起,每五年对武官进行考核,清代延续此制,称为“军政”,旨在规范武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三、现代应用

  1. 军政协同
    现代语境中常指军队与政府的协作,如茅盾《子夜》中“军政当局预言战事结束”即体现两者在决策中的关联。

  2. 国际关系中的军政角色
    在部分国家,军政可能演变为“军政府”,即由军队直接掌权,通过政变或紧急状态实施统治。


四、相关概念辨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献,可参考《左传》《圣武记》等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般比班打褊埆别馆玻瓈常鳞凡介窗谊出圣入神聪明儿大和道尽涂殚大璞不完邸观地面灌溉斗水鹅羣帖烦劳封墓辅车脣齿伏戏高田关要鬼蛾坚白同异将仲子吉光片裘季肋镜见糾辖疽肠俊庞客耕阃署炼魔灵丹李下瓜田龙躔隆物满肚子毛猪缪卜内讳凭几乾嘉谦退骑鬭怯口亲家公旗头取象勝似说闲话丝庄松实檀主套言田圃哇哩哇啦响卜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