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镜而见。谓鉴察。《汉书·杜邺传》:“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 颜师古 注:“镜,鉴照也。自以所行为可,是计策之误也。”
“镜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镜见”字面意为“照镜而见”,引申为鉴察、自我审视。该词最早见于《汉书·杜邺传》:“逮身所行,不自镜见,则以为可,计之过者。” 颜师古注:“镜,鉴照也。自以所行为可,是计策之误也。” 强调通过镜子观察自身行为,隐喻反思与审察。
古代文献
多用于表达自我反省或对事物的观察,如宋代戴表元《掩箧》中“譬如巧蛾眉,同镜见之羞”,通过镜中形象隐喻自我认知的局限。
现代延伸
汉典明确将其定义为“照镜而见”,并强调其鉴察内涵,而《汉书》的引用进一步佐证了其历史渊源。
总结来看,“镜见”既包含直观的物理观察,也承载着文化中的自省寓意,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镜见》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镜》意为镜子,可用于指代反射光线的物体;《见》意为看见、察觉。
《镜》由部首金和竹组成,共计12画;《见》由部首见和元组成,共计7画。
《镜见》一词源于经典书籍《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的一句话:“细观其形,镜见其内。”具体出自何书有争议,可能是后人总结归纳所得。在繁体字中,《镜见》的表示方式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历代字书和出土文献的记载,古时候《镜见》的写法有所变化。例如,汉代写《镜》时会将顶端的两个弯曲部分加上一点,表示出镜子边框的形状。至于《见》的古字形,也有一些细微变化,但整体结构基本保持一致。
1. 他对自己每一次的表现都进行反思,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让自己能够镜见内心的真实。
2. 面对困难,不要回避,要勇敢地正视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镜见自己的真实能力。
镜子、镜面、反射镜、反光镜、自我反省、目睹、看到、注意到。
观察、看见、察觉、发现。
忽略、忽视、忽然、失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