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衡;齐整。《孔子家语·执辔》:“善御民者,壹其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谨献杂文时务策两编,其传缮不谨,其简秩大小不均齐, 巩 贫故也。” 叶圣陶 《两样》:“他们两个终于不成均齐的步调。”
“均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古代治理理念
在《孔子家语》中,“均齐民力”指通过统一法令、整顿官员来平衡民众负担,实现社会稳定。
现代场景示例
叶圣陶在作品中用“均齐的步调”形容动作协调一致,凸显秩序感;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资源分配、数据统计等场景,如“均齐的资源分布”。
需注意与“均匀”“整齐”等近义词的差异:“均齐”更强调二者兼具,而非单一属性。例如“队伍排列均齐”既指间距平均,也指整体对齐。
《均齐》是一个中文词语,其意思是平均而整齐。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在数量、分布或排列上均匀、平均且有序。
《均齐》这个词可以拆解成两个部首,分别是“土”和“齐”,它们分别位于词语的左边和右边。
部首“土”的笔画数为3,它在字的左侧;部首“齐”的笔画数为14,它在字的右侧。
《均齐》这个词的来源较为简单明了。其中,“均”字表示平均、平等的意思,“齐”字表示整齐、齐全的意思。
在繁体中,这个词的写法为「均齊」。
根据古代汉字的拓印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均齐》在古代的写法略有不同。
古代「均」字的写法与现代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土」字的形状,古代的「土」字写成类似正方形的形状;而「齐」字的写法则基本保持一致。
因此,古代「均」字的写法与现代的「均」字略有差异,但整体的意思和用法保持一致。
1. 这群小动物站成一排,个个身材魁梧,站姿均齐,非常有气势。
2. 请你将这些苹果均齐地分给每个孩子。
相关的组词:齐整、整齐、平均、一致。
近义词:平均、一致。
反义词:不均、不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