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名。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丽山”。在 湖北省 随州市 北。相传上古 炎帝 神农氏 生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漻水》:“﹝ 漻水 ﹞分为二水,一水西逕 厉乡 南。水南有 重山 ,即 烈山 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 神农 所在处也。故《礼》谓之 烈山氏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太社乐章》:“ 烈山 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穀,济育兆人。”参见“ 烈山氏 ”。
烈山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指中国古代山名,相传为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据《史记·五帝本纪》等文献记载,烈山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境内,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烈山」词条;
《史记·五帝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长于姜水,因以为姓。初都陈,后居曲阜……号烈山氏。」
「烈山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尊称之一,源于其开创刀耕火种的农耕技术(「烈山泽而焚之」),象征先民开拓荒野、发展农业的智慧。
来源:
《帝王世纪》(晋·皇甫谧):「神农氏本起于烈山,或时称之。」;
《国语·鲁语》(上海古籍出版社):「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今湖北省随州市下辖「烈山」为行政区名(如烈山街道),并设有「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来源:
《中国地名志·湖北卷》(民政部编);
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对「炎帝神农故里」的文化遗产介绍。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历史文献及官方地理资料,确保学术性与可信度。引用来源以纸质出版物及政府公开信息为主,符合内容规范要求。
“烈山”一词包含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山名(湖北省随州市)
烈山又名“厉山”“随山”“重山”,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北。据《水经注》等文献记载,此处相传是上古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北魏郦道元提到山下有洞穴,被当地人视为神农氏遗迹。
山名(安徽省淮北市)
安徽省淮北市东南的烈山,因山体中间有巨大裂谷(宽约20米)得名“裂山”,后演变为“烈山”。传说因地下瓦斯遇雷电引发山火,故以“烈”代“裂”。此处也与炎帝相关,部分文献认为其名与炎帝“烈山氏”称号有关。
炎帝神农氏的关联
烈山常被视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象征。如《乐府诗集》提到“烈山有子,后土有臣”,暗喻神农氏对农业的贡献。
人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烈”象征刚直、壮烈,“山”代表稳重可靠,整体寓意正直刚毅、成就非凡。
阿飞败藁辨日炎凉敝规并日而食谗疵插趣迟速牀上安牀锄草徂暑道情殿闼调均发恲風流子凤尾绫贵惜国民收入菰蒲豪忮晦晓蹇羝继电器近列羁辔快鋭狂水累黍丽典茂异免赐磨鋊捻度平动轻诺寡信请神气信骑鱼雀麻儒墨散碎少不了设拜社鬼沈郁顿挫石齿士素水傀儡水门汀説亲道热四美谈天说地铁牡绨缯推枯折腐文例乌龙尾详交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