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筒瓦的意思、筒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筒瓦的解释

[imbrex;semicircular tile] 一种曲面屋瓦,尤指古罗马人所用者

详细解释

半圆筒形的瓦。《红楼梦》第十七回:“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鰍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筒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特有的屋面覆盖构件,其形制与功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根据权威辞书及建筑史学著作,其释义如下:


一、基础释义

筒瓦指横截面呈半圆筒形的黏土瓦,两端有子母口衔接,覆盖于屋顶两行板瓦之间的接缝处,形成凸起的瓦垄,是古代高等级建筑屋面的核心构件。《汉语大词典》明确其形制为“简瓦,半圆筒形的瓦”。


二、形制与工艺特征

  1. 结构特点

    筒瓦弧度约为120度,长度通常为30-40厘米,直径10-15厘米。瓦背隆起成半圆,瓦腹内凹,前端设雄头(榫头),后端留雌口(卯口),铺设时前后瓦件紧密咬合。《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指出其“仰置时形如水槽,利于快速导水”。

  2. 等级象征

    筒瓦需与板瓦配套使用,且仅限宫殿、庙宇等官式建筑使用。宋代《营造法式》规定“简瓦施之于殿阁、厅堂等上等屋宇”,平民建筑禁用,成为封建礼制的重要载体。


三、功能与文化意义


四、历史演变

考古发现表明,筒瓦最早见于西周陕西岐山宫殿遗址(距今约3000年),战国时期广泛使用陶制筒瓦,隋唐后出现琉璃筒瓦。明清时期形成严格的烧制规范,北京琉璃厂专供皇家建筑所需。


五、现代应用

在古建修复领域(如故宫大修工程)、仿古建筑及文化园区中,筒瓦仍依传统工艺烧制。河北曲阳、江苏宜兴等地保留手工制瓦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文物出版社
  3. 《营造法式译解》同济大学出版社
  4. 故宫博物院官网建筑专题
  5.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筒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曲面屋瓦,主要用于大型庙宇、宫殿等重要建筑,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材料
筒瓦呈半圆筒形,以黏土为原料,经筒状坯模塑形后对剖烧制而成。其表面多饰粗绳纹,内部可见麻点纹、斜方格纹等纹样。

2. 结构特点与用途

3. 历史发展与演变
筒瓦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楚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并贯穿中国古代建筑史。早期体量较大,至明清逐渐精细化。

4. 装饰与地域特色

总结
筒瓦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古代建材从实用性向装饰性的演变。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至今仍应用于古建修复与特色建筑中。

别人正在浏览...

办给弊袴驳违丞簿賝贡垂针大逆不道到时达显儿版翻江倒海饭库憣然飞茎怫异蜂场幅练高才絶学格针购置诡说顾惜洪厓槚楚兼容简秀交牙羁迟境地集团军军社开呵扛鼎抃牛旷疏六蛮毛团把戏迷窍匿知砰砰骈拇前舱鎗然请外却老还童鹊垒巢鸠三从散食生存身起瘦伶伶太平龙头桃弓苇矢天财笤帚星帖括途众威施违世絶俗香江心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