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察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府州县官,左顾则罚俸至,右顾则降级至,左右顾则革职至,大抵逆亿於所未然,而又絶不斠画其所已然。”
(2).校订。 徐珂 《清稗类钞·鉴赏·朱述之藏书于秦淮水榭》:“藏书十数万卷,丹黄斠画,皆精审。”
“斠画”一词由“斠”和“画”组成,需结合两字含义进行解释:
“斠”的释义
根据,“斠”读作jiào,本义指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的工具(类似校准器),后引申为“校正、核对”之意,如《说文解字》中“斠,平斗斛也”。
“画”的释义
此处“画”指绘画或描绘行为,但需注意:若用户实际想查询的是“搨画”(tà huà),则指古代用纸覆于原画进行描摹的技法,如中唐代张彦远提到的“搨画”工艺。
“斠画”的可能含义
若按字面组合,“斠画”可理解为“校正绘画”或“调整画面构图”,但该词并非现代常用词汇,古籍中亦鲜见明确用例。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为“搨画”的笔误,或因专业领域(如文物修复)产生的特定术语。
建议:若涉及艺术史或古籍内容,建议核对原文是否应为“搨画”;若确为“斠画”,需结合具体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其引申义。
《斠画》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于形容绘画的技巧和功力。
《斠画》的部首是“斤”,总共包含8个笔画。
《斠画》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唐宋传奇》中的《柳毅传》,用以形容人的绘画技法非常娴熟。
《斠画》的繁体字为「斸畫」。
在古代,汉字《斠画》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为「斲畵」。
1. 他的斠画水平非常高,能够将山水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纸上。
2. 这幅古代人物斠画非常精细,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斠画没有常见的组词用法。
近义词可能包括:绘画、画功、画技。
反义词可能包括:拙画、粗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