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决滞的意思、决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决滞的解释

(1).犹去留。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 尧 参乡党以得 舜 , 文王 参己以得 吕尚 ,岂若 殷辛 、 秦政 既得贤人,反决滞於讎,诛杀正直,而进任姦臣之党哉?” 汪继培 笺:“‘决滞’犹言‘去留’。”

(2).指判决积压的案件。《新唐书·陆贽传》:“视桉籍烦简以稽听断,视囚繫盈虚以稽决滞,视姦盗有无以稽禁御。” 宋 叶适 《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铭》:“ 铅山 脩废决滞,民畏爱过於令,令赖之如己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决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典籍例证来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解释,该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疏通阻滞(动词性)

指清除堵塞、使不通畅的事物恢复流通。其中“决”本义为开通水道、导引水流(如《说文解字》:“决,行流也”),引申为破除障碍;“滞”指积留、不流通(如《说文解字》:“滞,凝也”)。二者合成后,常用于描述对淤塞的水道或积弊的治理。

典籍例证:

《宋史·河渠志》载“决滞疏壅”,指疏浚河道以解决水流淤堵问题;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决壅蔽,决滞积”,喻指清除政令推行中的阻碍。

二、积压未决之事(名词性)

指长期积压、悬而未决的事务或案件。此义侧重“滞”所含的停滞、拖延状态,强调事项因阻滞未能及时处理。

典籍例证:

《旧唐书·职官志》提及刑部职能包括“决滞狱”,即审理积压案件;《宋会要辑稿》中“州县决滞讼”指地方官处理长期未结的诉讼。

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文言词汇,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研究古籍或特定历史文本时。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破除积滞”展开,具体语境中需结合所指对象(如水利、政务、司法)进一步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 "决"字条、"滞"字条及复合词例释。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 对"决滞"的文言用例解析及历史语义溯源。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 单字释义与合成词结构分析。
  4. 二十四史相关纪传、志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 提供历史语境中的实际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

“决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去留(人事取舍)
    指对人员或事物的保留与舍弃,常用于古代政治语境。例如《潜夫论》中提到“反决滞於讎”,即批评殷纣王、秦始皇对贤才的取舍不当。

  2. 判决积压案件
    指处理积压未决的诉讼案件,如《新唐书》记载“视囚繫盈虚以稽决滞”,强调通过案件审理效率来考察官员政绩。


二、词源分解


三、古籍用例

  1. 汉代王符《潜夫论·潜叹》:
    “岂若殷辛、秦政既得贤人,反决滞於讎?”——以“决滞”批判统治者对人才的错误取舍。

  2. 宋代叶适《建康府教授惠君墓志铭》:
    “铅山修废决滞,民畏爱过于令”——描述官员通过处理积压事务赢得民心。


四、近义关联

现代语境中,该词可延伸为“解决积压问题”或“决策犹豫”,如成语用法“事物停滞不前,无法决断”(需注意此为引申义,非古籍原意)。


参考资料说明

如需进一步验证,可查看《汉语大词典》或《潜夫论》《新唐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鏊头悲智飑飑痹症层层迭迭谶候驰慕虫穿蚁蚀雌霓到眼大杀端介哆哆風飈风利風雲月露分题官粟侯弓黄条欢呼环列精妙绝域开水跨带鵾翔軂軇连根拔砺山带河李书楼流极罗音马牛走麻札刀弭乱明坦庞庞盘曲蜱蛸凄恨让王上妆佘太君蛇蜒世雰氏胄水虫水会探摸题名乡会推举土围挽舟卒滃渤武净呜哨夏簟线报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