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挽舟卒的意思、挽舟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挽舟卒的解释

即挽卒。《宋史·食货志上三》:“ 汴河 挽舟卒多饥冻。”参见“ 挽卒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挽舟卒是古代对专职从事拉纤工作的士兵的称谓,属于漕运体系中的特殊役职。以下从释义、历史背景及职能三方面详述:

一、字义解析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

隋唐至明清时期,漕运为国家经济命脉,为保障粮食物资运输,官府常调遣士兵承担纤夫之职。据《隋书·食货志》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发卒百万,挽舟者半”,指半数士兵被征调拉纤。唐代沿袭此制,《新唐书·食货志》提及漕船“募卒挽纲”,即招募士兵组成纤夫队伍。此类士兵多属临时征调,地位低于正规军,生存条件艰苦。

三、职能与生存状况

挽舟卒需在河道沿岸以纤绳拖船逆流而行,常涉险滩急流。《宋史·河渠志》描述漕运险段时称“役卒挽舟,多有溺毙”,印证其高危性。明代《漕船志》亦载,挽卒“冬寒裂肤,暑雨浸骨”,且常遭监工鞭笞。其身份介于兵役与劳役之间,属底层苦力,常见于大运河、黄河等漕运干线。

总结

“挽舟卒”是古代漕运制度下的特殊兵役群体,承担人力拉纤的艰苦劳役,反映了传统社会对水运的依赖与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该词现为历史术语,多见于研究古代交通、军事制度的文献。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2. 魏徵《隋书·食货志》(中华书局,1973年)
  3. 欧阳修《新唐书·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年)
  4. 脱脱《宋史·河渠志》(中华书局,1985年)
  5. 席书《漕船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网络扩展解释

“挽舟卒”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船舶文化的词语,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1. 本义解析
    由“挽舟”(拉船)和“卒”(士兵/役夫)组成,指古代负责在河道中拉拽船只的士卒或劳工。这一职业常见于漕运繁忙的汴河等水域,如《宋史·食货志》记载“汴河挽舟卒多饥冻”,反映其工作环境艰苦。

  2. 引申比喻义
    现代语境中,该词被引申为形容词,形容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能力或勇气。其意象源于古代挽舟卒需在风浪中稳定船只的职责,强调冷静、果敢与应变力,常用于褒扬关键时刻扭转局势的人物。

  3. 词语结构特点
    三字组合中,“挽”体现行动力,“舟”象征承载重任的载体,“卒”则暗示基层执行者的角色,整体构成一个动态的危机应对场景。

该词兼具历史职业名称与文学比喻的双重属性,使用时应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若需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宋史》等史料中的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公白费百无一失宝箧背诞崩动兵马漕饟长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趁火抢劫储傅大迁锻磨废话连篇挂件卦文函使毫墨圜抱欢忭会觌昏胀呼蛇容易遣蛇难教宗机坊军曹客庐口辨亏制窟里拔蛇冷冻厂炼汞联延聊斋志异流芳后世留马蔓蔓日茂美授面嫩明质捏素乞佛日久歳长熔断上日笙籁疏狂私觌死志碎累天渊之隔提议颓幽无策武工无適无莫下记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