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弼德院的意思、弼德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弼德院的解释

官署名。1911年( 宣统 三年)仿 日本 枢密院设立,为顾问国务的机关。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几, 清 朝即亡,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作用。《清史稿·职官志六》:“弼德院,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有二人。掌参预密勿,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弼德院是清代末期设立的君主制国家机构,名称来源于《尚书·说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与《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的融合,意指辅佐君主施行德政的枢密机构。该机构于宣统三年(1911年)仿照日本枢密院设立,属皇帝直属的咨询机关,主要职责为审定宪法草案、解释宪法条文,并备皇帝顾问军国要务。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弼德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均由特旨简派。其建制规模体现了清末立宪改革中"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的政体设计理念。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弼德院奏折档》显示,该机构曾参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拟订工作,但实际运作仅维持至1912年2月清帝退位。

在汉语构词法上,"弼"字取"辅助、纠正"之本义,"德"字承"道德、政令"之引申义,"院"则为官署通称,三字组合形成具有政教复合意涵的专有名词,这种构词方式常见于中国古代官制命名体系,如宋代之枢密院、明代之都察院等。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弼德院”的详细解释如下:

1.定义与背景

弼德院是清朝末年设立的国务顾问机构,成立于1911年(宣统三年),仿照日本枢密院制度建立。其设立背景与清末新政改革相关,旨在为清廷提供政治咨询,并与“皇族内阁”同时成立。

2.组织结构

3.职责与权限

主要职能是“参预密勿,朝夕论思”,即参与机密政务讨论,并提供政策建议;同时负责审议重大疑难政务。其权限与内阁相互制衡,但实际地位更偏向咨询性质。

4.运作特点

5.历史意义

弼德院成立后不久清朝灭亡,未能在实际政治中发挥作用,仅作为清末体制改革的象征性产物。其短暂存在反映了清廷试图通过制度调整延续统治的失败尝试。

如需进一步了解细节,可参考相关历史档案或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翟崩颓表侄女冰蛆拨忙布宪朝日嗔道叱喝穿墙荡夷得尺得寸颠簸掉队地塌天荒煅炼蜚集腐朽抚遇割席公望搆搆光火合朝黄刺玫宦官混作一谈火场甲胆见小暗大解帖京官娟娟克拉孔壁孔粒两道头寥落鱳得琳房罗刹门史迷塞南交南氏欧瞻请钱驱夺软科学散马休牛上身声咳饰知兕虎天字第一号挑耳提点薙染遐尔闻名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