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礼记》篇名。内容为妇女在家庭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礼记·内则》题注 孔颖达 疏:“ 郑玄 目録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于《别録》属子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
(2).借指妇职、妇道。《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王夏》之四:“出有嘉谋,入有内则。” 明 李东阳 《封恭人黄氏墓志铭》:“嘉其世受文行,又美其内则之懿。”
“内则”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主要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内则”是《礼记》的重要篇章之一,主要记载古代家庭内部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根据的记载:
作为成语时,“内则”强调内在的道德准则:
部分文献(如)提到“内则”可借指“妇职、妇道”,但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本,现代语境下较少使用。需注意区分历史语义与现代引申义的差异。
内则(nèi zé)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内(nèi)和则(zé)。
“内”是一个表示内部、内心、内在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入”部首,右边是“冂”部首。它的笔画数是4。
“则”的意思是原则、准则。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左边是“贝”部首,右边是“刂”部首,上边是“十”部首,下边是“耳”部首。它的笔画数是12。
“内则”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道德伦理教育,用于指导人们在内心深处的行为和准则。它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內則」。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内则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例如,内可以写作「內」,则可以写作「賾」。这些写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意思仍然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内则的例句:
1. 她在生活中始终坚持着内则,从不做任何伤害他人的事情。
2. 在我们家里,我们的内则是团结友爱,相互理解和支持。
与内则相关的组词包括:内心、内在、内省等。
近义词有:原则、准则、规则等。
反义词有:外侧、外表、外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