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极瘦。《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 思明 ﹞姿癯露,鳶肩傴背,廞目侧鼻,寡鬚髮,躁健譎狡。”
根据现有资料,“癯露”是一个生僻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读音为 qúlù,意为“极瘦”,多用于形容人体型极度消瘦的状态。该词由“癯”(本义为瘦)和“露”(表程度深)组合而成,属于文言文中的复合形容词。
二、典籍例证 《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中记载:“(史思明)姿癯露,鸢肩伛背,廞目侧鼻,寡须发,躁健谲狡。”此处用“癯露”描述史思明瘦削的体貌特征,与“鸢肩伛背”等描写形成整体形象刻画。
三、使用注意
由于该词释义仅见于网络非权威辞书,建议需要学术引用时,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辞源》等专业工具书核实。
癯露(qú lù)是一个有着特殊文化意义的词汇,指的是由于长期饥饿或患病导致的病态瘦弱和皮下肌肉减退的现象。
癯(qú)的部首是癶(bó),共4画。露(lù)的部首是雨(yǔ),共17画。
癯露是一个汉字词,源于古代汉语。在繁体字中,癯露的写法是「癯」和「露」。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些差异。关于癯露的古代写法没有明确的记录,因此我们无法得知其确切的古代写法。
1. 他因长期挨饿而出现了癯露的症状。
2. 患高热之后,他体重减轻明显,变得癯露起来。
瘦弱、消瘦、颓丧、形销骨立
瘦骨嶙峋
丰满、健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