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拒隘的意思、拒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拒隘的解釋

猶拒險。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一夫拒隘,萬衆趦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拒隘"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拒”和“隘”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主要強調地理上的險阻或戰略上的阻塞作用。

  1. 核心含義:

    • 拒: 本義指抵禦、抵抗、抗拒。引申為阻擋、阻塞。
    • 隘: 本義指狹窄、險要的地方,如關隘、要隘。引申為險阻、阻塞。
    • 拒隘: 結合兩字,其核心意思是指險要阻塞之地或能夠阻擋、阻塞(敵人或通行)的險要關口。它強調的是某個地點因其狹窄、險峻的地形而具有天然的防禦或阻礙功能。
  2. 用法與語境:

    • 該詞屬于書面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代文獻或描述曆史地理、軍事戰略的文本中。
    • 常用于描述山脈、關隘、河谷等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之處。例如:“大軍行至山谷拒隘處,難以通行。”
    • 其含義與“險隘”、“關隘”、“要塞”等詞有相似之處,都強調地形的險要和阻塞作用。
  3. 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該詞典是收錄漢語詞彙最全的大型工具書之一。其對“拒隘”的解釋可概括為:險要阻塞之處。這一定義直接點明了該詞的核心在于描述地形的險要和阻隔作用。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辭源》: 這部以溯源為主的古漢語辭書,在解釋“拒”和“隘”時,也支持了“拒隘”組合的含義。“拒”有“抵禦”、“阻止”義;“隘”有“險要”、“狹窄”義。因此,“拒隘”可理解為用以拒守的險要之地。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4. 古籍用例佐證:

    • 雖然“拒隘”作為固定詞組直接出現的頻率不高,但類似用法可見于史書典籍。例如,《漢書》等史書中描述地形險要、利于防守之處時,常使用“險隘”、“關隘”等詞,其内涵與“拒隘”高度一緻,都指可憑險拒敵的狹窄要道或地形。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拒隘”意指險要阻塞之地或能夠阻擋、阻塞通行的險要關口。它是一個書面語詞彙,強調特定地點(如山口、關隘、峽谷)因其狹窄、險峻的地形而天然具備的防禦或阻礙功能,多用于曆史地理或軍事語境。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相關概念在《漢書》等古籍的地形描述中亦有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拒隘"是古代軍事術語,拼音為jù ài,意為利用險要地形進行防禦抵抗。該詞由"拒"(抵抗)和"隘"(險要關隘)組合而成,最早見于清代魏源《聖武記》卷五:"一夫拒隘,萬衆趦趄",形容憑借險要地勢,少數人即可阻擋大批敵軍。

具體解析如下:

  1. 核心詞義
    指占據險要地形進行軍事防禦,常見于描述古代戰争中的地理優勢運用。如函谷關、劍門關等著名關隘,均符合"拒隘"戰術特征。

  2. 構詞溯源

    • "拒":抵抗之意(《說文解字》:"拒,捍也")
    • "隘":狹窄險要之地(《淮南子》:"險易之謂隘") 二字組合突顯"憑險據守"的戰略思想。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史書或軍事典籍,如清代《平定三藩方略》載:"賊據山拒隘,仰攻不易"。現代語境中多作為曆史軍事術語使用。

  4. 近義表達
    據險扼守、憑險固守、扼險而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軍事策略分析中。如需了解更詳細出處,可參考《聖武記》原文或《中國軍事大辭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圭拉島遨神邦器奔遁本親兵守插闆朝官持斧川祇蹈詠得鳳恩絕義斷法海風華黻文俘斬鶴沖天後腳厚養會射慧葉渾蓋假君将弁九九圖雞纖鈞天曲空首布聯保糧草列館離宮别寝陵物旒冕龍門刨鸾鹥洛下滅不個木蝱女招待員抛塼品進千畝啟母石嶔岩遒直曲子刹手锏神飛受阻素飙籉簦台閣體踏田器外方誣飾縣旌小百姓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