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则的意思、极则的详细解释
极则的解释
犹言最高准则。《景德传灯录·智洪大师》:“﹝僧﹞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四章一:“最早的重要的文人们,有所谓‘西昆体’诸家者,以追踪于 李商隐 、 唐彦谦 诸诗人之后为极则。”
词语分解
- 极的解释 极 (極) í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极(帝王即位)。登峰造极。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极地(极圈以内的地区)。极圈。北极。阴极。 尽,达到顶点:极力。极目四望。物极必反。 最高的,
- 则的解释 则 (則) é 模范:以身作则。 规程,制度: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效法:则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则喜。 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则余之罪也。 用在一、
专业解析
“极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最高的准则、最终的法则或不可逾越的界限。它强调事物发展或行为规范所能达到的终极状态或标准。
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
-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极: 本义指房屋的最高处(栋梁),引申为顶点、尽头、最高点、最终、最甚。《说文解字》释“极”为“栋也”,后广泛用于表示最高程度或最终状态。
- 则: 本义指按等级区分事物,引申为法则、规范、标准、榜样。《说文解字》释“则”为“等画物也”,即划分等级以规范事物。
- 组合义: “极则”结合两字含义,指最高的准则、最终的法则、不可逾越的界限或终极的榜样。它代表了某种规范、标准或状态所能达到的极致,是事物发展的顶点或行为应遵循的最高规范。
-
引申与抽象含义:
- 在哲学、伦理或艺术等领域,“极则”常指最根本的原理、终极的真理或最高的艺术标准。它超越了具体的、个别的规则,指向一种普遍、抽象且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法则。
- 它也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极限或顶点状态,即无法再超越的境地。
-
用法示例:
- 形容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是为做人之极则。”
- 形容艺术追求:“此画构图精妙,气韵生动,已达画艺之极则。”
- 形容自然规律:“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此乃天地运行之极则。”
- 形容行为界限:“为人处世当有分寸,不可逾越极则。”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 对“极则”的解释明确指向“最高准则”。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作为中国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其对词汇的定义具有广泛认可度。其对“极”和“则”的释义是理解“极则”的基础。
- 《辞海》: 这部大型综合性辞典在解释相关哲学、伦理概念时,会涉及“极则”所代表的最高法则、根本原理的含义。
- 古代典籍用例: 虽然“极则”作为固定词在古籍中出现频率不如单字高,但其概念广泛存在于古代哲学、文论中(如关于“道”、“理”、“法度”的论述),理解这些典籍有助于把握其内涵。例如,《周易》中关于“太极”的论述就包含“极”的终极含义。
“极则”意指最高的、最终的准则、法则或界限。它既可以是具体行为规范的顶点,也可以是抽象哲学原理或艺术标准的终极体现,代表着某种不可逾越的极致状态或根本原则。其权威解释主要来源于《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汉语工具书,以及蕴含相关哲学思想的古代经典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极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í zé(注音:ㄐㄧˊ ㄗㄜˊ),其核心含义为“最高准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基本定义
指某种理论、行为或价值观的终极标准或最高规范。例如:
- 《景德传灯录》中记载禅宗问答:“如何是极则处?”答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 明代王守仁在《大学问》中提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
构词解析
- 极:本义为“顶点、终极”,如《说文解字》中释为“穷尽、至极”。
- 则:意为“准则、规范”,如《论语》中“以身作则”的“则”。
用法与语境
- 哲学/伦理领域:多用于描述道德、思想或学说的最高境界,如“追求至善是儒家的极则”。
- 文学评价: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提到,“西昆体”诗人以效仿李商隐、唐彦谦为“极则”。
- 近义词:准则、典范、至理
- 反义词:悖论、谬误
扩展说明
- 权威性参考:沪江词典等工具书将其定义为“最高准则”,并强调其常用于抽象概念的终极标准。
- 注意区分:现代汉语中,“极”单独使用常指地理或物理概念(如南极、电极),但“极则”一词仅保留古汉语的抽象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景德传灯录》或王守仁《大学问》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北州并介剥茧抽丝彩凤长江三角洲撤版城阈疮痍满目达常道藩灯晕斗盎断籝蹲膘恶法方介发脱非罴风木复方钩辀刮车贵介鹤膝蜂腰后累火急教场戒勖就虚避实开口销老年人牢栈令酒沦坳旅会骂诃满额逆耳利行旁入剽剥平动枇杷迁歆勤力鬈发姌姌三房桑梓社会秩序胜期适徙书报费簨业田课亭宇颓甍文理想度香山居士蟹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