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韵的意思、寄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韵的解释

寄寓情韵。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万松叠翠》《万横香雪》二图,寄韵设色,并极神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韵是汉语音韵学中的特殊押韵现象,指在诗词创作中,作者因表达需要或格律限制,临时借用相邻或音近的韵部进行押韵。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定义与音韵规则

  1. 邻韵通押

    指严格按《平水韵》分类时,本应分属不同韵部的字,因实际读音相近(如主要元音或韵尾相似),在创作中被允许通押。例如:

    • 东韵(如“风”“空”)与冬韵(如“宗”“农”)在唐宋诗中常互借。
    • 支韵(如“知”“枝”)与微韵(如“归”“飞”)部分字可通押。
  2. 突破韵部限制

    传统韵书(如《广韵》)对韵部划分严格,但实际语音演变或方言差异使部分字音接近。诗人通过“寄韵”协调格律与语音自然性,如杜甫《秋兴》中“衣”(微韵)与“时”(支韵)互押。


二、功能与价值

  1. 增强创作灵活性

    在近体诗严守平仄的框架下,寄韵为诗人提供更多选字空间,避免因韵害意。如苏轼《赤壁赋》以“舟”(尤韵)押“流”(尤韵),亦兼容“游”(尤韵邻韵)。

  2. 反映语音变迁

    唐宋时期部分“寄韵”现象(如“灰”“咍”通押),实为当时实际语音的体现,成为研究中古音变的重要线索。


三、文献依据

  1. 《佩文韵府》

    清代官方韵书收录“寄韵”实例,如“元”“魂”“痕”三韵互通,印证其音理基础(卷三·元韵)。

  2. 《汉语音韵学》(王力著)**

    明确指出:“宋人作诗,邻韵通押更宽,如东与冬、鱼与虞……此皆寄韵之实践。”(第四章·诗韵)。


四、示例解析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灰韵),尚思为国戍轮台(咍韵)。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咍韵)。

注:“哀”(灰韵)与“台”“来”(咍韵)属邻韵通押,体现宋代灰咍合流的语音实际。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寄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寄寓情韵,常见于文学或艺术评论中,指通过作品传递情感与韵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用法与语境

  1. 文学领域
    用于描述诗歌或文章中通过语言、意象等表达深层情感。例如:“诗中寄韵山水,抒写隐逸之志。”
  2. 绘画艺术
    指通过色彩、笔触等视觉元素传递意境,如侯方域对倪瓒画作的评价。

延伸与关联


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清代文献或艺术评论类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民国保值飙流簿阀不识一丁场功铛旋搭撒电挥反把放账飞絮忿鬭分肥敢不怪脸蛊祝害碜黄离离货质斝耳教道娇狞基色就位九月举荐空心菜老橛话儿乐往哀来亮色丽泽麻蓝密诀名不徒显暮色苍茫男高音涅而不淄牛角号弄春女主人佩韦凭由辟邪钟卡脖子钱桌蚑蛷权巧軥辀鋭入商亭沈钓神领意造师子花天合通红通洋微素威显无可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