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场功的意思、场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场功的解释

指修筑场地和翻晒、脱粒等农事。功,工作。《国语·周语中》:“野有庾积,场功未毕。” 韦昭 注:“治场未毕。《诗》云:‘九月筑场圃。’”《后汉书·崔駰传》:“阴事终而水宿臧,场功毕而大火入。” 宋 梅尧臣 《和民乐》诗:“岁晚场功毕,野老相经过。有酒自斟酌,适意同笑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场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农事术语,其核心含义指农事收尾阶段的劳作,尤指谷物收割后在场地进行的脱粒、晾晒、归仓等系列工序。以下从语义、典籍用例及农事内涵三方面详解:

一、基本释义与构词逻辑

二、典籍溯源与历史语境

  1. 《国语·周语中》

    “野有庾积,场功未毕。”

    韦昭注:“治场未毕,粟未入廪也。” 此例说明“场功”包含谷物入仓前的最后工序,若未完成则称“场功未毕”㊟。

  2. 《农政全书·农事·收获》

    记载“禾稻既刈,需趁晴急打,曝干入囷,迟则场功亏败”,强调其时效性与劳作强度㊟。

三、农事内涵与操作实质

“场功”涵盖三大核心劳作:

  1. 脱粒(打场):以连枷、碌碡等工具分离谷粒。
  2. 晾晒:防霉防蛀的关键步骤,《王祯农书》载“晒稻之法,必使粟干透”㊟。
  3. 归仓:纳粮入窖廪,标志农事周期终结。

    古人视其为“岁功之成”(《齐民要术》),直接关联收成丰歉㊟。

四、文化延伸与语义流变

“场功”在古文献中常与“田功”(田间耕作)对举,如《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即指预备场功。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存于农史研究及方言(如晋语区仍称“赶场功”指抢收)㊟。


参考来源:

㊟ 《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

㊟ 《农政全书校注》(石声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祯农书》(王毓瑚校,农业出版社)

㊟ 《齐民要术译注》(缪启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场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农事活动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场功(拼音:chǎng gōng,注音:ㄔㄤˇ ㄍㄨㄥ)指古代农业生产中修筑场地、翻晒谷物、脱粒等农事劳作。其中:

二、古籍用例

  1. 《国语·周语中》
    记载:“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韦昭注:“治场未毕。”意为田间谷物堆积,但打谷场的农事尚未完成。
  2. 《后汉书·崔駰传》
    提到:“阴事终而水宿臧,场功毕而大火入。”描述农事结束后自然景象的变化。
  3. 宋代梅尧臣《和民乐》
    诗句“岁晚场功毕,野老相经过”描绘农忙结束后乡民相聚的场景。

三、延伸释义

现代语境中,部分文献(如)将“场功”引申为“特定场合下展现的能力或成就”,但此用法未见于传统典籍,可能为现代扩展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使用场景

传统用法多用于描述农事进程或田园生活,如“场功未毕”“场功毕而大火入”等;现代引申义可形容特定环境中的个人表现(需谨慎使用)。


该词本义强调农业劳作,古籍用例丰富,现代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国语》《后汉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典百品保城比际博取畅畅晨风齿遇赤卒蹙紧戴筐诞日典切狄隶抵排恶谥风帐副顺根萌鬼里鬼鹤饮皇师简略鞬腰击鼓鸣金景纬倔僵开锅开舒溃渱连敖灵钱陆丽马嚼子密陈弭宁齧龁铺牌峭峙穷羇琼实啓诱柔毫鋭翰若乃赏美石榴红刷亮水箭丝抹四涂谈无贴出完备未殊蚊帐详整销荡细君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