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谏诤即见听。——《汉书》
直言规劝。《韩诗外传》卷十:“言 文王 咨嗟,痛 殷商 无辅弼諫諍之臣而亡天下矣。”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歷观 秦 汉 以及 五代 ,諫諍而死,盖数百人。”一本作“ 諫争 ”。 叶君健 《自由》十四:“ 吴春茂 说这番话的态度,正如一个忠臣在对皇帝进行谏诤一样,语调非常诚恳。”
“谏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jiàn zhèng,其核心含义是直言指出他人的过错并规劝其改正,尤其指臣子对君主或上位者的规劝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
指以直率的态度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督促其纠正,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臣子对君主的劝诫。例如《汉书》中提到“谏诤即见听”,意为直言规劝被采纳。
反义词
与“阿谀”相对,强调正直而非奉承。
经典文献
制度化作用
谏诤在古代是监督君主决策的重要机制,属于国家监察体系的一部分。例如唐代魏征以谏诤闻名,被视为臣子职责的典范。
语境
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叙述,如“史官以谏诤为己任”“群臣谏诤其过”。
例句
“谏诤”不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对责任与正直的追求。其核心在于通过直言不讳的批评,促使当权者修正错误,具有鲜明的道德和政治意义。
谏诤(jiàn zhè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讠和言,共计7个笔画。以下是对谏诤的来源、繁体字、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说明。
谏诤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且止》一诗中:“无言谏诤,心之痗痗。”它的意义为勇敢地发表言论,批评警告君主的错误行为和政策。
在繁体字中,谏诤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谏诤的写法略有不同。谏的古字形为讥,由讠和几字组成,表示发出言论批评的意思。诤的古字形为證,由言和正字组成,表示真实、正确的意思。
1. 他公开向************层提出谏诤。
2. 草木有辞,谏诤不息。
谏诤在组词中常常与以下词语搭配:
1. 谏言:指发表忠言逆耳的劝告。
2. 谏猎:指勇敢直言,敢于批评上级的错误行为。
3. 谏官:指为君主提出忠言的官员。
谏诤的近义词包括:
1. 告诫:表示警告、劝告。
2. 劝谏:表示劝告别人。
3. 规劝:表示以道理说服、劝导。
谏诤的反义词为:
1. 迎合:表示顺从、追随别人的意见。
2. 唯命是从:表示毫无意见,完全服从他人的命令。
3. 低头缩颈:表示顺从并怯懦不敢发表意见。
以上是关于谏诤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一些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