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寓的意思、寄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寓的解釋

(1) [live away from home]∶寄居,依附

寄寓于表。——《資治通鑒》

(2) [consign;commit]∶寄托

他借用典故,寄寓新義,來表他的決心

詳細解釋

(1).旅舍。《國語·周語中》:“司裡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施舍,民将築臺於 夏氏 。” 韋昭 注:“寓,亦寄也。無寄寓,不為廬舍可以寄寓羈旅之客也。”

(2).沒有正式戶籍而客居的人。《韓非子·亡徵》:“公家虛而大臣實,正戶貧而寄寓富,耕戰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3).謂失國之君羁留在外。 漢 劉歆 《遂初賦》:“憐後君之寄寓兮,唁 靖公 於 銅鞮 。”

(4).借住,暫居。《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是時惟有 會稽 、 吳郡 、 丹陽 、 豫章 、 廬陵 ,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上》:“臣今身無官爵,名是罪人,不敢歸陛下藩方,且欲於 河中 寄寓,進退行止,伏候聖裁。”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夫家者,異於遊歷與寄寓也。” ********* 《沉淪》二:“将要到他寄寓的旅館的時候,前面忽然來了兩個穿紅裙的女學生。”

(5).指暫居的地方。 巴金 《神鬼人·神》:“要不是你把這個叫做 長谷川 的朋友介紹給我,那麼我絕不會找到這麼一個安靜的地方做我的寄寓的。”

(6).謂文藝作品寄情托興。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毂》:“辭多寄寓比興之作,無不知名。”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詩序》:“讀 宋子 《古竹圃》詩,乃知 歐 公之序 聖俞 ,特有所寄寓感慨。” 秦牧 《藝海拾貝·知識之網》:“ 契诃夫 這篇小說給我的印象很深,裡面所表現的思想是相當複雜的:既嘲笑了所謂‘上流社會’,也寄寓了一些虛無思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寓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辭書釋義整理如下:


一、本義:寄居

指暫時居住于他處而非長久定居。

例證: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寄居;暫住”,如“戰亂年間,他寄寓江南十年” 。

《漢語大詞典》引《禮記·檀弓》注:“寓,寄也”,強調非本籍的臨時居所性質 。


二、引申義:寄托情感或思想

将情感、理想等抽象事物依附于具體人、物或情境中。

例證:

朱自清《經典常談》提及“《離騷》借香草美人寄寓政治理想”,體現文學中的象征手法 。

《古代漢語詞典》釋義“寄托”項,例舉“寄寓于筆墨”表達情思的傾注 。


三、文學手法:借景抒懷

特指在詩文中通過描寫外物間接傳達情志,常見于古典詩詞。

例證:

王國維《人間詞話》分析姜夔詞“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以山水寄寓身世之悲 。

《中國文學批評術語》指出“寄寓”是比興傳統的核心,如杜甫秋興詩借物象隱喻時局 。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3. 朱自清《經典常談》,三聯書店。
  4. 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
  5.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華書局。
  6. 張健《中國文學批評術語》,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寄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和時代背景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權威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寄居(現代常用義)

    • 指暫時居住在非長期住所,如他鄉或他人家中。例如《資治通鑒》中“寄寓于表”即表示依附他人生活。
    • 近義詞:寄居、暫居;反義詞:定居、長居。
  2. 寄托(抽象意義)

    • 将情感、思想或願望賦予某人或某物。例如“借用典故寄寓新義”,或小說中寄寓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

二、用法與場景

三、典故與起源

四、其他古義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及古籍解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史記》《資治通鑒》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慶保衛戰傲死罷弊寶瑛倉海成書叱責初吉疵玷辭歇達辭大管家蹬踏厎定滌瑕地中海冬至點兒童文學方割風雨不測紛纭覆蕉富泰甘心瞑目根值光铓瞽惑荒楚悔不當初課笃崆谾塊煤練士辚輑榴蓮邏挲旅帥麻積螓蛾晴日青傷拳捷榷筦驅邁群龍無首省議蜀芥庶寮説場似...非...算應素弦廳頭銅駝荊棘望門投止衛兵相衡獻夢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