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递音信;传递书信。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惊飈褰反信,归云难寄音。” 宋 梅尧臣 《方在许昌幕内弟滁州谢判官有书邀余诗》诗:“从事 滁阳 去,寄音苦求诗。”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学士大人携家远謫,朝中旧僚友,也要常常寄音回去。” 明 刘基 《江神子·次刘宗保韵》词:“钧天虎豹守重关,隔人间,寄音难。”
“寄音”一词的含义可从不同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其解释如下:
传递音信或书信
这是最基础的字面含义,指通过声音或文字传递信息。例如晋代陆机诗句“归云难寄音”即表达书信难以送达的惆怅。
通过音乐/声音表达情感
在文学化表达中,该词被引申为通过音乐、歌唱等艺术形式传递情感或思想,强调声音的感染力。例如形容歌手“通过歌曲寄音,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字义分解
语境差异
在历史文献(如晋代诗歌)中多指书信传递;现代用法更倾向艺术表达,尤其在描述音乐、诗词创作时。
类型 | 示例 |
---|---|
传统用法 | “从事滁阳去,寄音苦求诗”(宋·梅尧臣) |
现代引申 | “音乐家以琴声寄音,诉说乡愁” |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拟<行行重行行>》《贬黄州》等文献。
《寄音》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通过书信、电话或其他方式传递音信、消息的行为。寄音可泛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音频信息。
《寄音》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宀”(mián,意为“宅”,原指房屋),右边是“音”(yīn,意为“声音”,原指乐音)。
根据笔画计算,拆分《寄音》一共有10个笔画。
《寄音》是现代汉语词汇,是由传统汉字演变而来,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寄音》这个词不属于古代汉字,所以没有古代写法。
1. 我给他寄了封信,寄音让他知道了我的想念。
2. 现在,通过互联网,寄音已经变得非常方便了。
组词:收音、寄信、邮寄、电话。
近义词:传音、传信、传达、传递。
反义词:阻隔、封锁、隔绝、断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