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辞义的意思、辞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辞义的解释

(1).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箸《中论》二十餘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是以 孙卿 、 屈原 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南史·任昉传》:“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製《月仪》,辞义甚美。”

(2).偏指文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魏文帝 下詔,辞义多伟,至於‘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足下犹復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

(3).犹辞章。《宋书·颜延之传》:“ 庐陵王 义真 颇好辞义,待接甚厚。”《南史·殷孝祖刘勔等传论》:“ 绘 辞义克举,诸子各擅雕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辞义”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成它的单字“辞”和“义”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并在典籍和语言学中有具体应用。其核心含义指言辞或文辞所表达的意义、道理或内容。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基本含义:

    • 辞 (cí): 本义指诉讼的供词(《说文解字》:“辞,讼也。”),后广泛引申为言辞、文辞、语句、话语。在“辞义”中,主要指语言表达的形式或载体。
    • 义 (yì): 本义指合宜的道理或行为(《说文解字》:“义,己之威仪也。”),引申为意义、意思、道理、内容。在“辞义”中,主要指言辞或文辞所包含的意义、内涵或道理。
    • 合义: “辞义”即指言辞或文辞的意义、含义、内容或道理。它强调语言表达所承载的信息、思想或情感内涵。
  2. 语言学与训诂学中的含义:

    • 在语言研究和古籍注释(训诂学)中,“辞义”常指词语、句子或篇章的具体意义和内涵。古人注疏经典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释文本的“辞义”。
    • 它关注的是语言符号(辞)所指向的概念、事物或关系(义),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3. 古代文论与典籍中的应用:

    • 在古代文学批评和理论中,“辞义”常用来评价文章或言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例如:
      • 指文章的文辞与义理。好的文章要求“辞义”俱佳,即文辞优美、表意清晰、道理深刻。
      •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在讨论文体和创作时,常涉及“辞义”的配合。例如《宗经》篇强调学习经典能使“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六则文丽而不淫”,其中就包含了对“辞义”的要求。(来源: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 《后汉书·蔡邕传》评价蔡邕的碑文:“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所著诗、赋、碑、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艺》、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 后世评论其文往往关注其“辞义”精当。(来源:《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
  4. 现代汉语中的理解:

    • 在现代汉语中,“辞义”的使用频率不如古代,但在学术讨论、文学评论或特定语境下,仍指词语、话语或文本的意义、内涵。
    • 它可以理解为“语义”的近义词,但“辞义”更侧重于具体的言辞表达所承载的意义,有时也隐含对表达内容(义理)的评价。

“辞义”的核心含义是言辞或文辞所表达的意义、内容或道理。它既指具体的词语、句子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也用于评价文章言论在内容(义理)与形式(文辞)上的表现,尤其在古代文论和训诂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理解“辞义”需结合“辞”作为表达载体和“义”作为内涵实质的双重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辞义”是汉语中一个较为文雅的词汇,通常指言辞或文辞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基本含义
    “辞”指语言表达(如文辞、言辞),“义”指意义、道理。因此“辞义”即语言所承载的意义,强调通过文字或话语传递的思想内容。例如在古籍中常用“辞义典雅”形容文章意义深刻、表达优美。

  2. 与相近词汇的辨析

  1. 应用场景
    常见于文学评论、学术讨论中,如评价某篇文章“辞义俱佳”即指其语言和内容均优秀。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书面语或特定专业领域。

若您具体指某部典籍或特定语境中的“辞义”,可补充说明以便进一步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隘狷襃功边果忏除常心侈国吃通出殡撮科打鬨弹金递次递换鼎图底子豆藤嘟嘟哝哝发生风愤盈浮称流说傅重供输宫屯规范化换钱会杂贱疴艰苦创业脚手教研室交椅哜哜进供克敌弓科治来由腊雪邻舍笛立射柳花裙泖塔氓伯南纪排拶滂滂贫窘欺弊覰探日蚀戎马生涯瑞锦箬篰若曹儒庠霜镝太尉足王气晚气五星香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