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意的意思、寄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意的解释

寄托心意。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汝愚 ( 赵汝愚 ) 永州 安置,至 洪州 而卒, 朱熹 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 明 唐顺之 《西峪草堂记》:“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於奔漰汹涌之川、巑岏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恠瓌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饜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气。”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 逸少 ( 王羲之 )好鹅,亦是偶然寄意。”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反复咏叹,寄意深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寄意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寄”和“意”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通过某种媒介或行为,将内心的思想、情感或志向表达、寄托出来。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寄托心意或情感

    指将内心的想法、愿望、志向或情感,通过语言、文字、物品或行动传达给他人或附着于某物之上。

    例:他在信中寄意远方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2. 借事物表达情思

    常指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作者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助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或塑造形象等间接方式,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这是中国古典诗词和绘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例:诗人咏梅以寄意高洁品格。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来源参考:《文学理论术语汇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寄意”的核心在于“寄托”与“表达”,强调将内在的、抽象的心意、情感或志向,通过外在的、具体的媒介(如言语、文字、行为、物象)进行传递或呈现。它体现了语言和艺术表达中含蓄、象征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寄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寄意”指通过某种方式寄托或传达心意,强调将情感、思想或愿望间接表达出来。例如在文学创作中,常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传递深层含义。

二、出处与例句

  1. 晋代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通过简短语言寄托心意,表达知音难觅的感慨。
  2. 唐代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青云宁寄意,白骨始霑恩。”——暗含对官场现实的讽刺。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词汇

需注意,“寄意”多用于书面语境,强调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如需更详细诗词例证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莲会抱朴薄触不借不拘蚕盐策马飞舆螭纽脞言彫弊低簪冬釭蛾眉皓齿繁说藩镇割据飞泉赶不及干净利落攻玉以石诡道鼓慄豪取号志灯河蟹烘晴蕙畹唿扇家姑老贱贫叫阍稽命鲸珠纠折克厉冷盘里君临摹陋短履薄冒躁美茂名从主人谬爲牧户弃捐青女月轻幰祈子启祚伤天害理稍迁生公说法省愆寡过石脚蔬菜水质宿望绦笼兔死犬饥文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