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的意思、纪要的详细解释
纪要的解释
[summary (synopsis) of minutes] 用文字记录的要点
会议纪要
详细解释
记述要点的文字。 清 顾祖禹 有《读史方舆纪要》。今又多用为会议文件名。 周6*恩6*来 《一年来的谈判及前途》:“ 毛6*泽6*东 同志去 重庆 ,在去年十月十日发表了《双十会谈纪要》。在此纪要中,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同时还有几个重要问题没有解决。”
词语分解
- 纪的解释 纪 (紀) ì 记载:纪年。纪6*元。纪行(妌 )。纪实。纪念。纪传(刵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散丝的头绪:丝
- 要的解释 要 à 索取:要账。要价。 希望,想:要强。要好。 请求:她要我给她读报。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 应该,必须:须要。 将(乶 ):将要。快要。 如果,倘若:要是。 表选择:要么。要不。要不然。 要 ā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要求。要挟。 古同“腰”。 古同“邀”,中途拦截。 古同“邀”,约请。 姓。 笔画数:; 部首:覀;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纪要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纪要”是“记录要点”的简称,指对会议、讨论或事件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化整理形成的文字材料,常用于正式场合的信息留存与传达。
一、核心定义
“纪要”强调对关键信息的提炼,而非事无巨细的复述。例如:
- 会议纪要:记录会议时间、议题、决议、责任人等要素
- 谈话纪要:归纳对话核心观点与共识
- 事件纪要:梳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与处理结果
二、主要特征
- 简明性:用条目式结构呈现,剔除冗余细节
- 客观性:如实反映事实,避免主观评价
- 时效性: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整理
- 权威性:需经相关方确认后生效
三、应用场景
- 企业决策:董事会/部门会议的决议备案
- 法律文书:调解笔录、谈判记录的正式版本
- 政务管理:政策研讨会的执行依据
- 学术研究:专家论证会的观点集成
四、与相似概念的区别
类型 |
纪要 |
会议记录 |
备忘录 |
详略度 |
提炼要点 |
逐字/详细过程 |
简要提醒 |
形式 |
正式公文格式 |
原始过程性文档 |
非正式便签 |
效力 |
具有执行约束力 |
仅作存档参考 |
提示性作用 |
五、撰写规范
- 采用“会议名称+纪要”标题(如《2025年度战略规划会纪要》)
- 正文包含:时间地点、出席人员、议程进度、决议事项、待办清单
- 使用“会议认为”“会议决定”等第三人称表述
- 结尾需记录整理人/审核人及成文日期
例如某项目推进会纪要可能包含:
二、决议事项:
1. 确定5月启动用户调研(责任人:市场部张三)
2. 批准追加预算50万元(依据:附件3-成本分析表)
这种文书形式既保证了信息追溯的可靠性,又提高了组织运作效率,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纪要
《纪要》是一个汉字词汇,由“纟”(即“纳”)部首和“要”构成。纪要的拆分部首是“纟”(即“纳”),笔画数为3画。
《纪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写法。这个词在古代常被写作“紀要”,使用了繁体字的写法。繁体字“紀”表示“记录”或“记载”,而“要”表示“要义”或“概要”。因此,《纪要》可以理解为记载要点或概要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关于《纪要》的例句:
- 会议结束后,秘书将会议的纪要发送给所有与会人员。
- 请你写一份纪要,总结今天的讨论成果。
一些相关的词汇包括:
- 组词:纪要记录、纪要归档、纪要分发
- 近义词:总结、摘要、概要
- 反义词:详述、详细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纪要》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