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的意思、点绛唇的详细解释
点绛唇的解释
亦作“ 点絳脣 ”。 1.词调名。 南朝 梁 江淹 《咏美人春游》:“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絳唇。”后词名取此。又名《点樱桃》。双调,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四十三字诸体。参阅《词谱》卷四。
(2).曲牌名。《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仙吕调隻曲》:“按《点絳脣》原出於词体,南调引内,用词之全闕,即《琵琶记》‘月淡星稀’可証。 元 人将词之前半闕通章叶韵,为北调体,即首闕通行之格也。第三闕, 董解元 《西厢》係北调,亦用南体,仅见於此。”
词语分解
- 点的解释 点 (點) ǎ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
- 绛唇的解释 .亦作“ 絳脣 ”。朱唇,红唇。 汉 扬雄 《蜀都赋》:“眺朱颜,离絳脣,眇眇之态,吡噉出焉。” 南朝 梁 江淹 《咏美人春游》:“白云凝琼貌,问珠点絳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絳唇皓
网络扩展解释
“点绛唇”的含义可从词牌、曲牌、字面三个层面理解,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作为词牌名
-
起源与别名
“点绛唇”是经典词牌名,源于南朝江淹诗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别名包括“点樱桃”“南浦月”等,以冯延巳《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三仄韵,后段四仄韵。
-
代表词作主题
- 陆游《采药归来》通过“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描绘隐居闲适,表达对江湖自由生活的向往。
- 李清照《蹴罢秋千》以“和羞走,倚门回首”刻画少女情态,语言灵动含蓄。
- 秦观《桃源》借“醉漾轻舟”隐喻对现实的不满,展现超脱尘世的追求。
二、作为曲牌名
在戏曲中,“点绛唇”是唢呐伴奏的混曲牌,多用于武戏场景烘托气势,如《群英会》周瑜升帐、《穆柯寨》穆桂英登场,通过音乐强化人物威严与宏大氛围。
三、字面含义
“点绛唇”本指古代女子化妆术:“点”为涂抹动作,“绛”是深红色,即用胭脂修饰唇形。秦汉时期流行“下唇一圆点,上唇微凸”的唇妆,突出健康与活力。
“点绛唇”兼具文学、音乐与民俗意蕴:词牌承载文人情感,曲牌强化戏剧张力,字面反映古代审美。其多重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点绛唇是一个有着浓郁文化内涵的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它用来形容女性的嘴唇红而有吸引力。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以及它的来源和其他相关信息。
点绛唇的部首是“立”和“纟”。其中,“立”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立起来的意思;而“纟”是一个衣服的部首,表示与纺织相关的事物。点绛唇的总笔画数是12画。
点绛唇这个词源于《红楼梦》中的一个章节,描述了美丽的贾迎春的嘴唇红得像绛纱一样。因此,点绛唇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嘴唇红艳动人。
繁体字中,“点绛唇”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差异。
在古代汉字中,点绛唇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因为汉字的字形和用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所以古代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的不完全一样。
下面是一个关于“点绛唇”的例句:
她的双唇红得像点绛唇,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除了“点绛唇”,还存在一些与之相关的词语,比如“点绛眉”、“唇红齿白”等。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动人之处的。
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我不熟悉这个词的具体语境,请您提供更多信息,我会尽力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