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兵的意思、校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兵的解释

交战。《淮南子·兵略训》:“如此则野无校兵,国无守城矣。” 高诱 注:“敌家之兵不来相交復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兵”是古代汉语军事术语,指对军队进行检阅、操练或考核的行为。该词源于先秦时期军事制度,常见于史书典籍,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一、释义与用法 “校”本义为木栅栏,引申为考核、校验。《汉语大词典》释“校兵”为“检阅军队”,指通过队列演练、武器检查等方式检验军队战斗力。例如《资治通鉴·汉纪》载:“帝亲校兵于广武,观其进退”,即皇帝亲自检阅军队训练成果。

二、历史演变

  1. 先秦时期:作为“春蒐秋狝”军事制度的重要环节,《周礼·夏官》记载“岁终则会校士卒”,要求每年统计并考核兵员。
  2. 汉代发展:形成“都试”制度,《汉书·刑法志》载“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相会都试,课殿最”,地方官员需集中考核军队。
  3. 唐代规范:杜佑《通典·兵典》详述校兵包含“辨旗物、习击刺、察行伍”三大标准,强调阵法与单兵技能并重。

三、文化延伸 “校兵”衍生出“校场”“校阅”等军事术语,《三国志·吴书》中“筑射台于城西,临校兵试射”即指专门用于检阅军队的场地。宋代《武经总要》更将校兵细化为“步骑分合、弓弩较射、旌旗应变”等具体科目。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中华书局201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校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校兵”指交战。该词源自《淮南子·兵略训》中的记载:“如此则野无校兵,国无守城矣。”高诱注进一步说明:“敌家之兵不来相交復也。”即敌军不再前来交战。

二、其他解释

部分资料提到“校兵”可引申为整顿军队,使其更具纪律性和战斗力。但这种用法较为少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表达。

三、字义分解

  1. 校(xiào/jiào):
    • 读xiào时,指学校或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如“校尉”)。
    • 读jiào时,有较量、核对之意(如“校对”“校场”)。
  2. 兵(bīng):
    • 指兵器、军队或士兵。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籍或军事文献中,例如描述古代战争场景或战略分析,现代口语中极少使用。


建议参考《淮南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获取更完整的古典文献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阿亸回暗送秋波百子铃棒棒鸡榜系怖恐长斧朝坐赤旆春坊搐搦蹿跶摧陷单调搭飒电视会议犊裩贩卖负薪之忧负阴抱阳鼓儳鼓刀顾忌豪英哈呀鸿炉圜钟毁悴混编节徽经生书旧故拘倦怐愗隆寄琭琭茂德每饭不忘梅花仙盟香末富墓隧南狐破家荡産浅职青岚青罗起气劝譬忍丑三五蟾光神检淑懿宿鹭退如山移秃头土围吐焰窝鲁朵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