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觥责的意思、觥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觥责的解释

亦作“觵责”。大加指责。 清 曾国藩 《欧阳府君墓志铭》:“其高第者,与之稽经讲艺,兼及敕躬之道,成物之方。其不帅教,则訶求觵责,屏斥门墙之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觥责”在现代汉语中并非规范词汇,该组合未收录于《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从单字溯源角度分析:

  1. 觥(gōng)本义为古代青铜酒器,《说文解字》释作“兕牛角可以饮者也”,引申指宴会中罚酒器具,如《诗经·周南》注疏“觥,罚爵也”。在成语“觥筹交错”中保留此义。

  2. 责(zé)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求也”,本义是索取,后衍生出“要求”“责备”等含义,如《论语·卫灵公》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用法。

从构词逻辑推测,“觥责”可能为现代生造词,或为“攻讦”“诘责”等词的误写。建议优先使用《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规范词汇如“苛责”(释义:过严地责备)或“诘责”(释义:追问并责备),其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739页、第656页。

网络扩展解释

觥责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gōng zé,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集体或公开场合中对某人行为进行严厉批评。其中“觥”指古代饮酒用的大杯,象征群体聚集;“责”表示责备。该词常被引申为当众指责或多人共同批评的场景。

  2. 字源解析

    • 觥:原指兽角制成的酒器(如《诗经》中“称彼兕觥”),后演变为群体宴饮的象征。
    • 责:本义为索取、要求,引申为问责、批评。
  3. 典型用例
    清代曾国藩在《欧阳府君墓志铭》中写道:“其不帅教,则訶求觵责”,描述对不遵从教导者的公开斥责。

  4. 近义与使用场景
    近义词包括“众口交责”“群起攻之”。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文体或历史叙述,现代语境中可形容会议、团体对某人的集体批评行为。

需要说明的是,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对群体性指责行为的描述。如需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3、6等来源的引证材料。

别人正在浏览...

敖戏跋勑谤论臂环秉事不卑不亢常节超世絶俗串昵绰菜寸指测渊担倈调书带恶积祸盈二二八武装起义反包围返聘梵响贵大庋掌骇跳黑郁横扯鸿骞活变扈卫讲旅简省结蜣即期客水客唁梁崩哲萎历历可数灵表魔鬼内媚攀花问柳偏据披胆前头人起予神情自若时期石笋石坛霜髭树型蒐慝摊征淟汩天缘凑合剔齿纤题扇桥缇帷通畅徒有虚名雾洽小样云唏哩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