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解释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姜尚 因命守时,直钩钓 渭水 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 自言曰:‘负命者上钓来!’”后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毛6*6*东 《别了,司徒雷登》:“ 美国 人在 北平 ,在 天津 ,在 上海 ,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 太公 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内涵和背景如下:

基本释义


典故出处

  1. 历史背景
    姜太公(姜子牙)是周朝开国功臣,相传他隐居渭水时,用直钩无饵的方式钓鱼,并说“负命者上钩来!”此举实为吸引贤君周文王姬昌的注意。姬昌三顾茅庐后,姜子牙辅佐其伐纣兴周()。

  2. 文献记载
    成语最早见于《武王伐纣平话》,晋代苻朗《苻子·方外》也记载了姜子牙“直钩离水三尺”的钓鱼方式()。


深层含义

  1. 主动选择
    强调“自愿”而非被动受骗,常用于形容双方心照不宣的合作或交易()。
  2. 待机而发
    姜子牙通过非常规方式吸引贤君,体现以退为进、等待时机的智慧()。

用法示例


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史记·齐太公世家》或《封神演义》中的扩展描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词语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或陷阱引诱别人上钩,表示愿意上当受骗、被利用或被玩弄。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轻信、易受骗或容易上当。

该词语的拆分部首为钅钩,笔画为22画。其中,“钅”为金属类部首,表示与金属、钱财等相关的字;而“钩”则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与钩形物体、勾住等相关的字。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传说中,太公望是一位智慧高超的古代智者和政治家。有一次,太公望在钓鱼时使用特殊的鱼饵,并使鱼线中的鱼钩没有放下,只是悬空而不入水中。聪明的鱼会看到这个局面,它们不上钓,而是游走到深水区,不受鱼钩的诱惑。直到有些愚蠢的鱼看到其他鱼没有上钩,它们就觉得这个鱼钩是无害的,便上钩成为了太公望的猎物。所以,这个典故形成了成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在繁体字中,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写法为「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字形与今天稍微有些不同。例如,“釣”字的“川”部分写作“电”;而“鉤”字中的“鈎”部分写作“鉤”。这体现了汉字书写的演变。

以下是使用《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成语的例句:

1. 他太容易相信别人了,总是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 这个骗子利用了她的善良心态,让她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 在商场上,你必须警惕,不要太容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些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相关的组词包括:上当、受骗、易信、轻信等。

一些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近义词有:上勾、上套、上当受骗等。

一些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反义词有:识破、洞穿、不上当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