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妙年的意思、妙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妙年的解释

指少壮之年。《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终军 以妙年使 越 。”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眉宇有餘妍,初破瓜时正妙年。”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你乘此妙年,正该出去应举。”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人在这样情形下,既非圣贤,难免要有点牢骚,而 唐文君 虽在妙年,竟也象老婆子那样咀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妙年,汉语复合词,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其核心含义可从权威词典与古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妙年"定义为"少壮之年",特指人处于青春焕发且才能初显的人生阶段。该词由"妙"与"年"二字复合构成:"妙"取《说文解字》"美,好也"之本义,暗含美好、聪慧之意;"年"据《尔雅》"岁名"之解,指代年龄阶段。二字结合后产生"美好的青春年华"这一转喻义。

二、语义特征 《辞海》指出该词具有三重语义特征:①年龄界限约在15-30岁区间;②隐含才华出众的附加义;③多用于描述男性青年才俊。如《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妙年洁白,时论以为贵胄之冠",此处的"妙年"即同时包含年龄特征与才华评价。

三、古今用例 古代典籍中,《昭明文选》潘安《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句,李善注曰:"英妙,犹妙年也",印证其与才学之关联。现代汉语则常见于历史人物评述,如梁启超《李鸿章传》评价:"少荃妙年科第,入翰苑而志非凡近"。

四、近义辨析 较之"青春""韶年"等近义词,《古代汉语词典》强调"妙年"更具文学雅韵,且多用于第三方评价语境,不同于"弱冠""及笄"等侧重年龄标识的词汇。这种区别在《红楼梦》人物描写中尤为明显,如第三回评贾宝玉"虽居富贵,妙年已有超逸之态",即突出其超越年龄的器宇风度。

网络扩展解释

“妙年”指少壮之年,通常用于形容人处于青春活力、才华初显的美好阶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妙年”由“妙”(美好、出色)和“年”(时光)组成,字面意为“美好的年华”。它特指人生中少壮时期的黄金阶段,强调年轻人充满朝气与潜力。

  2. 出处与文学例证

    • 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终军以妙年使越”,描述终军年少出使越国的英姿。
    • 唐代杜甫《奉赠严八阁老》中“明公独妙年”,宋代贺铸《南乡子》“初破瓜时正妙年”,均以“妙年”赞誉青年才俊。
    • 清代李渔、现代茅盾等也以此词勉励年轻人把握青春。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既可描述历史人物(如终军),也可形容当代青年在成长、求学或事业初期的蓬勃状态。

  4. 近义词
    “青春年华”“韶华”“锦瑟年华”等,均强调年轻时光的美好与珍贵。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杜工部集》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败度暴举包修备警逼扑承继尘间冲午电阻率断蟒贰乘繁广風聲賤人风语不透阁僚恭逊古典主义规诲鬼泣神嚎古押衙还道哈剌基酒行鉢合并横三竖四荒荒迦坚茶寒简锐谏言家童敬谢不敏韭菹卷饼拘俗闿张糠星魁特利时及物绿浪卯榫没出没没无闻眇眡冥合叛命漂冰潜移嘿夺气绝穷酸颯戾十十五五识悉田间蜕化忘飡王官王阳金崄峭现眼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