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供赡的意思、供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供赡的解释

供给,供养。《宋书·朱脩之传》:“然性俭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 脩之 未尝供赡……先是, 新野 庾彦达 为 益州 刺史,携姊之镇,分禄秩之半以供赡之,西土称焉。”《北齐书·皮景和传》:“又有 阳平 人 郑子饶 ,诈依佛道,设斋会,用米麵不多,供赡甚广,密从地藏渐出饼饭,愚人以为神力。” 宋 范仲淹 《与指使魏佑书》:“如且要守坟持孝,即待支庄课供赡,一切取伊稳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供赡”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供”和“赡”两个语素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供”指“供给、供奉”,如《说文解字》释义“设也,从人共声”;“赡”则包含“富足、周济”之义,《玉篇》注为“周也,助也”。两字组合后,词义融合为“全面供给生活所需”,既包含物质层面的供养,也隐含经济支持的充足性。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供赡”最早见于《后汉书·章帝纪》:“吏民丰饩,供赡优渥”,指官府对民众的物资供给。此用法在唐宋文献中延续,如《旧唐书》载“州县供赡,务从优厚”,均强调系统性、持续性的供给关系。

现代汉语使用中需注意两点:其一,该词属书面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其二,须与“供养”“赡养”区分——前者侧重生活照料的持续性(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赡养”条),后者强调经济支持的充分性(《辞海》“供”字条)。实际运用时应结合语境,如法律文书中的“供赡义务”特指法定经济责任。

网络扩展解释

“供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òng shàn(),其核心含义为供给、供养,多指在物质或经济上提供支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引证与用法

  1. 古代文献:

    • 《宋书·朱脩之传》提到朱脩之未供养贫困的姐姐,而庾彦达则“分禄秩之半以供赡之”,受到赞誉。
    • 《北齐书·皮景和传》描述郑子饶通过宗教活动“供赡甚广”,利用少量米面满足大量需求,被误认为有神力。
  2. 使用场景:

    • 家庭层面: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或亲属间的经济支持。
    • 社会层面:对弱势群体的资助,如慈善活动中的物资供给。

近义词与补充


权威来源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傲听白发红颜白雁必阇赤庇冒不阿层复彻编呈诉冲星出饯疵诋稻麻点苔诋挫对外贸易笃习耳挖勺烦察旛儿反围剿燔指戈鋋耕耘树艺蛤仔拱揖指麾寒中洪醉话信火地季路一言霁月玃猨剌麻类禡龙举云兴笼肉緑云鬟名门衲衫年少气盛纽子平板仪铅刀硗崅洽润戚戚具尔日课如如不动桑干身事矢房衰摧天下童竖推荐五花马纤翮销价吓人